修订后的义务教育三科统编教材将在秋季学期开始使用

2024-08-28 16:07: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秋季开学,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将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使用,三年内覆盖所有年级。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同步启动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修订工作。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个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三科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素材选择、编排方式等,均以此为依据进行了修订。在保持总体容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修订后的教材选材更丰富,编排更科学,育人导向更鲜明。

修订后的语文教材篇目调整谨慎,一至六年级删了41篇,增加27篇;七至九年级删了13篇,增加17篇。部分篇目的位置有一定调整,比如《梅岭三章》由原来的九年级下册调整到七年级上册。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得以保留,但部分作品的位置有所调整。比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此前位于七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主题为“想象世界”,提倡学生练习速读。修订后的教材对第六单元的文章进行了替换,换成了篇幅更长的《西游记》中的《小圣施威降大圣》,《天上的街市》则放在了同一单元的写作训练板块。

此外,语文教材新设了阅读综合实践栏目,该栏目依据单元阅读内容,设计具有梳理、整合、关联、融通等特征的学习任务。

修订后的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也进一步体现了育人为本、素养导向,进一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法治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相关重大主题教育内容进教材。

三科统编教材在修订中也积极回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

例如,语文教材修订过程中,注重加强幼小衔接,调整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降低了教材难度。具体表现为:

精减教材整体容量。一年级上册的课文从14篇减少到10篇,识字课从10课缩减至8课,识字量从300字调整至280字。

延长拼音学习时间。将一个“阅读单元”调整为“拼音单元”,“拼音单元”数量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3个;将难度较大的拼音课“iuüyw”拆分为“iuü”和“yw”2课。通过调整,拼音教学时间比原来增加1—2周,减缓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

优化识字写字编排。科学安排识字写字序列,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原则,优先学习字形简单、构词率高、生活中常用的汉字,例如,先教授字形简单的独体字“口、十”,再教授相对复杂的合体字“叶”,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基础知识,提升识字能力。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介绍,此次教材修订在主编负责制基础上,分科组建教材编委会,加强对修订工作的统筹协调和把关。在编委会统筹下,各学段各册次修订组具体负责教材修订工作。三科统编教材编委会和修订组成员共200余人,包括来自高校、研究机构、教研部门、中小学校的思政专家、学科专家、课程专家、教研员和教师等。

教材修订过程中,教育部组织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50多所学校、2000多名教师、10万多名学生开展试教试用,组织5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精细审读,全面检验教材的适宜性。

修订后的教材2024年秋季学期首先在全国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2025年,小学一、二、三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使用;2026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全部完成替换。

为做好教材使用工作,教育部近期已开展骨干教研员国家级示范培训,各地8月底前完成授课教师全员培训。同时,将持续开展教材使用监测,及时了解教材使用情况,充分听取社会意见,不断提高教材质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