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榫卯”与“斗拱”中,解码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转自:上观新闻
日前,杨浦区图书馆举办了暑期第二场“阅读之旅”研学营主题活动,特邀讲师丁晓勇以《榫卯到斗拱》为题,带领孩子们经历了一次丰富且充满启发性的学习之旅。
丁晓勇,曾参与《极致匠心》纪录片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凝固的诗·探秘中国民居之美》纪录片录制的微缩建筑模型师,也是盛德堂中国古代木作制作研究工作室创始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模型制作者。所谓斗拱,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连接斗拱的,就是榫卯这一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为卯,能够起到抗震的作用。
活动中,丁晓勇老师从孔明锁的结构开始,深入解读斗拱的形式,以多媒体互动的方式,带领小读者们一步步揭开翼角的秘密,共同探索榫卯与斗拱的奥秘。大家通过老师对榫卯结构的详细介绍,知道了其做法、种类、实际应用形式与重要性,对直榫、斜榫、十字榫等也有了简单了解,对中国传统技艺及建筑工艺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在手工制作环节,丁晓勇老师带领小读者们一同动手制作传统穿斗式木构建筑——侗乡寨门。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读者们亲手体验传统木结构的搭建,感悟古代工匠的技艺传承之道和古建筑中的细腻之美。
“我平时就喜欢做手工模型,今天来做了侗乡寨门的模型,我觉得它好漂亮,我还学到了它的特殊木质结构和背后的建筑文化,很有收获。”现场小朋友高兴地表示。
活动最后,丁晓勇老师特别强调了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技艺的重要性。他鼓励小读者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身边的古建筑,了解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本次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少儿读者的暑期生活,鼓励小读者们在知识上得到充实和积累,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古建筑的奥秘,并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涵育时代新人,使青少年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