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作业中的形式主义问题当破解

2024-08-28 18:47:09 - 民生周刊

开学季即将来临,“一盏台灯、一家人、一个晚上、一个奇迹”的大戏,又在许多中小学家庭上演。如今,说起学校作业,感到压力的不止有学生,还有不少家长,他们不仅要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有的还要亲自替孩子完成作业。

一些地方中小学作业仍存在形式主义问题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克服中小学教学中的形式主义。但一些地方中小学作业依然存在形式主义问题,给学生、家长和教师造成负担。

通常情况下,暑假作业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部分。书面作业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但是实践作业有时却不得不需要“全家总动员”。

“让孩子自己组队,其实都是家长组队,家长们开始想办法出主意,孩子们字都不认识几个,还要拍短视频,要剪辑、要选音乐、要美工、要构思……”一名家长在网上的评论,引发了不少家长共鸣。

此外,有家长反映,每逢重要节日,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制作手抄报。

学生推给家长,一些家长往往无奈地通过网购解决,以致“代做手抄报”在电商平台竟成热门生意,有的店铺销量高达几十万单。

“学生作业”是怎么变成“家长作业”的?

其实,很多老师也不想多布置作业,不想让学生作业成为“家长作业”,不能把板子都打在老师身上。

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为了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布置各种“特色作业”被视为某种指标,而学校出于展示教学成果的“刚需”,往往会挑选“完美”的“特色作业”进行展览。

在这样的导向之下,一些家长为了自己和孩子的“面子”,不惜“代劳”乃至花钱请更“专业”的人来解决。

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教师表示,形式主义作业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家长反映,一些要求观看的视频质量低、内容重复,为了节省时间,孩子或家长常常拉进度条或只播放不收看。

孩子可能因此小小年纪学会敷衍、应付,还容易产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破除这一形式主义,家校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彭泽平教授等专家认为,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都要更加重视作业的实际教育效果而非形式,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门要改进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避免过度追求指标和排名,检查工作时少看展板多看学生,减少手抄报类、留痕类作业。”彭泽平说,“此外,尽量少布置网络课程任务,确有必要让学生知悉的,应采取更有趣味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避免打卡了事。”

学校对作业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让孩子以亲身实践体验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初衷固然很好,但如果忽视了孩子的实际能力承受范围,就会适得其反。

学校和教师应明确作业布置的目的和原则,作业应具有针对性、适量性和启发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避免布置超出学生能力范围或只能让家长代劳的作业。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摆正心态,充分认识到“代劳”的负面影响。

孩子是完成作业的主体,家长可以充当副手,只要在孩子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适当指导和帮助就好,切莫为了“面子”和孩子一起造假。

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破除“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形式主义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建立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体系,对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保持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强调让孩子独立完成,并在检查反馈环节如实肯定孩子的“原创”作品,鼓励孩子的自由发挥,让孩子的“创意”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展现。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