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大赛】找准向“新”而行的云南路径

2024-08-28 19:47:01 - 云南网

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网评大赛】找准向“新”而行的云南路径

作者:陈长

近日,云南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前各地竞逐的“热门赛道”。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立足自身特点和优势,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更具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把握好“新”和“旧”的关系,有序梯度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无疑要逐步唱主角、挑大梁,但现阶段云南大部分地区还是烟草、矿产、农业等传统产业占了大头,不能将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一方面,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围绕新材料、稀贵金属、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等新兴产业,培育优势企业和园区,促进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价值链地位大幅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抢占发展新赛道,让“小树长成森林”。另一方面,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战略方向,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全链条多元化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钢铁、有色、能源、化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老树发新芽”。

把握好“质”和“量”的关系,促进协同发展。云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科研、资本等生产要素主要集中在滇中地区,而滇西北、滇东北、滇东南地区则生产要素相对缺乏。各地资源禀赋、产业条件、发展水平各有不同,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分类实施、各有侧重,才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基础较好的地区应聚焦科技创新,着力培育引进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推动生产方式革新、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创新发展,避免单纯规模扩张导致资源浪费。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应打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攻坚战,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深化东西部协作,增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促进产业转移项目接得稳、留得住、长得好,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把握好“内”和“外”的关系,释放创新活力。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但绝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一方面,要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优势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另一方面,要把开放作为支撑发展的最大变量,围绕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中老铁路国际“黄金大通道”作用和开放口岸“枢纽”的重要作用,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产业衔接,积极引入金融、科技、人才等高端要素资源落地云南,把区位、资源、生态、劳动力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优势。

把握好“大”和“小”的关系,打通转化链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幸福高指数的重要保障,需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为此,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打造优质高效多样化供给体系,创新推出绿色生态、文化旅游等产品和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同时,要抓住当前民生领域的细小问题,着力在教育、医疗、住房、交通、助残、养老等领域提供具体化解决方案,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创新智能服务体系,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统一模板、标准答案,云南向“新”而行关键在因地制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做到靶向发力、精准求解,才能不断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让云岭大地“新”意满满。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网评大赛】找准向“新”而行的云南路径

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关注彩云网评,投稿邮箱yncywp@163.com,稿费从优。

【网评大赛】找准向“新”而行的云南路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