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汛期反枯”,竟有游客开车碾压湿地!岂能以越野之名撒野

2022-09-28 16:11:57 - 媒体滚动

转自:农视网

9月23日6时

鄱阳湖代表站星子站

水位退至7.10米

刷新1951年有记录以来

历史最低水位

据了解

今年鄱阳湖较往年

提前100天进入极枯水期

湖水退去

湖边滩涂摇身一变成为草原

这让有的人动了歪脑筋

竟在湖滩上竞速飙车、

肆意碾压湿地

鄱阳湖“汛期反枯”,竟有游客开车碾压湿地!岂能以越野之名撒野

如此行为会对湿地造成哪些影响?

湿地保护如何做得更好?

湖滩飙车影响不容小觑

当前的鄱阳湖湿地地貌复杂,看似惊险刺激,实则危机四伏。此前几年,车辆深陷泥潭等待救援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挡不住喜欢冒险的车主,再加上飙车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吸引了更多车主前来。然而,在车主们享受了驰骋的刺激之后,大片湿地植被因车辆碾压而破坏,加剧了湖区泥土裸露,对鄱阳湖湿地造成了严重损害。

一直以来,湿地被认为是“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气候调节器”,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鄱阳湖湿地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湿地,具有易变性和脆弱性等特性,这也意味着,如果过度开发或者保护不当就会使其失去价值,造成严重后果。同时,鄱阳湖是重要的冬季候鸟栖息地,今年由于旱情,候鸟们爱吃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已经大大减少,放任湿地植被被破坏,很可能会对即将迁徙到来的越冬候鸟造成影响。

知识点

易变性是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表现的特殊形态之一:当水量减少以至干涸时,该湿地生态系统演变为陆地生态系统;当水量增加时,该系统又演化为湿地生态系统。水文决定了系统的状态。

鄱阳湖“汛期反枯”,竟有游客开车碾压湿地!岂能以越野之名撒野

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

早在1992年,我国就加入了《湿地公约》,并且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保护,更是不断加强。2022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了多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鸟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以及《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在依法行政、依法保护湿地等相关问题上提供了法律武器和执法依据。

但是目前,鄱阳湖湿地区域没有纳入自然保护区范围,只属于一般湿地,是允许开展旅游、允许人员进入的。至于车辆是否禁止入内,今年6月刚施行的湿地保护法中并没有相关规定。

江西省庐山市林业局副局长陈朝阳

今年湿地保护法刚出台,没有明文禁止车辆不能进入鄱阳湖。目前我们没有很好的办法,执法方面我们只能劝导,不能进行处罚。

亲近自然更应坚守生态底线

不难看出,湿地飙车能否被法律禁止尚需时间打磨。但是,对于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可等不得。记者注意到,针对游客开车碾压鄱阳湖湿地问题,当地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保护湿地。

江西省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林业部门、公安部门、城管部门、文旅部门、属地乡镇开展联合执法,严禁各类车辆进入鄱阳湖湿地范围。在庐山市鄱阳湖西大道,联合执法人员对准备进入鄱阳湖区的车辆进行截停,同时调动大型挖掘机对进入湿地路口进行深挖,防止车辆驶入湿地。针对违规行为,采用“宣传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式,现场口头劝诫,发放宣传资料,对相关人员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对不听劝阻执意开车进入湿地的司机进行曝光处理。

鄱阳湖“汛期反枯”,竟有游客开车碾压湿地!岂能以越野之名撒野

九江市湖口县林业局也联合县公安局森林分局、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口监测站及县爱鸟护湿志愿者协会等单位,积极开展2022年湿地保护专项行动,重点整治鄱阳湖进入极端枯水期以来,干裂裸露的湖床上出现竞速飙车,车辆下湖碾压湖滩,严重破坏湿地环境的不良行为,共同维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确保即将迁徙到来的越冬候鸟安全。自9月1日起,该县已提前进入鄱阳湖重点管护期,巡护人员每日须在责任区内巡护2遍,鄱保办每周巡查1-2次。

上饶市鄱阳县也组织开展联合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在湖区湿地非法占用、开采、开垦、填埋、排污等破坏湿地、草洲违法行为。在湿地、草洲、候鸟栖息地竖立永久性标识牌,严禁机动车辆擅自进入湿地、草洲行驶,保护湿地和草洲植被。同时,购买活体小鱼定期投放入湖区,保障江豚和候鸟的食物来源。

鄱阳湖“汛期反枯”,竟有游客开车碾压湿地!岂能以越野之名撒野

进一步看,破坏性旅游的老问题背后,还有任性“种草”的新课题。一段时间以来,旅游领域网红风劲吹,一众博主纷纷挖掘“冷门秘境”“原生态未开发”等景点,引得不少网友争相探险。可一个个案例却警示我们,诸多网红景点是“仙境”更是“险境”。任性“种草”的潜在危害着实不小,涉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对这类隐蔽性行为,是时候好好管起来了。

另外,鄱阳湖湖滩裸露形成“草原”景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不稳定性。对于那些一直都是湿地的地方,可能已有比较完善的日常保护,但是面对鄱阳湖遭遇罕见干旱、环境发生变化,引来了“不速之游客”的特殊情况,该怎么及时保护?这次事件其实就凸显了这一问题。保护湿地,也要有应急思维及其机制。

“十一”旅游黄金周即将到来,面对湿地保护骤增的压力。当地应未雨绸缪,持续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提前分析可能存在的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风险,指定针对性处置措施,及时有效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的违法违规行为,全力以赴守住赣鄱大地候鸟生存环境,护好“一湖清水”的优美生态。

湿地是生态宝库

保护好它

受益的是我们每个人

广大游客要提高文明素养、

责任意识

不能让无知辜负美景

让无畏践踏底线

来源丨中国新闻网、北京日报、澎湃新闻、新闻周刊

编辑 |杨虹

主编 |蒋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