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2023-09-28 17:26:58 - 南风窗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作者| 李淳风

一年之中,若论最温暖的节日,非中秋莫属。冰轮朗照,人月共圆,那是对重逢、团聚的集体想象,是对和美家庭的深情想望。

然而,秋天是萧瑟无边的。“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凓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何以萧瑟的中秋却成了温暖的节日呢?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心灵转接能力——用向往,以及对向往的仪式化,来对冲世间那些无法改变的消极现实,久而久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我们就真的从向往与仪式当中感受到温暖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悲伤与离别,是人生常态。正因秋的萧瑟,剧烈唤起对圆满团聚的希望,人们便把那冷冷的月圆,作为寄托向往的载体。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在传统世界里,圆月还有一重隐秘的功能——就像现代的电报。张若虚写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们远隔天涯,无法互通音讯,明月就成了一个中介,我仰望明月,我思念的人也仰望明月,以此实现一种心灵连接,人们相信,明月会捎去彼此的思念。

思念的时刻,会将对方完美化,所思所念,都是他或她的好,而且是经过内心放大了的好。所以思念往往比相见在感觉上更加温暖。

说得哲学一点,也有趣一点吧。比如最基本的数字,从一到九,9个数构成了一切“有”,中间那个数就是“五”。注重仪式,也就是注重形式的中国人,就会很自然地把“五”理解为最常态、最平和、最中正、最优美的一种状态。

“说有万里山,隔阻两地遥”,如果这种不能相见的疼痛感、孤独感,是一,那么基于完美化印象的思念就是九,而相见,是这两个极端的中和状态,就是五。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扩展到其它方面,这种基本的精神逻辑是一以贯之的。

比如儒家对事物良好状态的描述,是中庸,就可以理解为五;而著名的阴阳鱼图案,也是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整体上阴阳对半,也是五。

比如公正是一种美德,不偏不倚,是五;和稀泥是一种常见的生存智慧,“各打五十大板”,也是五。

又比如作为中国酒的代表的白酒,一半是水,一半是火,是燃烧的液体,是五。

而在传统时代,没有科学指标来衡量,人们只是凭借经验认为用五种粮食一起酿酒,可以得到美酒,五粮液就是最佳证明,也是五。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五粮液的确醇美,但这种对醇美的判断与其说是科学判断,毋宁说是哲学判断。高粱酿酒香,玉米酿酒甜,小麦酿酒劲,大米酿酒净,糯米酿酒绵,各执一端,合而为一,至为和美,其中道理,其实也是文化逻辑。

不胜枚举。

总之,五这个数字,在中国人的文化精神里,有一种普遍性的价值,代表着普通人的现实与愿望之间那个和谐的结合点。

这个结合点,就财富而言,不是一夜暴富,也不是穷困潦倒,而是安居乐业;就地位而言,不想一步登天,也不能任人蹂躏,而是有尊严地站立;就名声而言,不求闻达于诸侯,但也不甘心籍籍无名,而是努力去获得与自己能力匹配的誉望,但求无憾。

因此成语、俗语、俚语,都喜欢用五来表达一种值得期待的结果。比如:五谷丰登、五福临门、五子登科、五世其昌、五窦联珠、五彩斑斓……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理解中国人的文化,一定要明白人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现实与向往之间的和谐结合点。现实往往是面临各种艰难的,而向往是理想化的,一个是一,一个是九,在内心里相互融汇为五。

打碎一个盘子,在匮乏的过去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但人们念叨一句“岁岁平安”,就把自己的内心摆平了;碰上了一件不好的事情,人们相互安慰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把不快中和了。

于是,人们的生活又可以安然地继续。

历史上的多数时期,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没有石破天惊的追求,作为精英的读书人,读书的目的不是开天辟地,而是“敬业乐群”,也就是安于职分,好好干事,与大家和谐相处,美美与共。那些最有出息的读书人,高远追求也是“化民成俗”,化与成,都是渐进的,和缓的。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比中华民族更加相信人的能力,我们不把愿景寄托于宗教、鬼神,而是寄托于人自身的奋斗。但我们对人的力量所及,又是有节制的,对社会不过度干涉,对自然不无度需索。人们着眼于长远,从时间长河里去发掘一种均衡,一种安慰,一种可持续性。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这种深藏于民族心理内部的对矛盾冲突进行自我调节的特殊能力,在救亡时代被认为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所以鲁迅先生把它称为“精神胜利法”。诚然,在强敌环伺的时候,竞争,好强,追求至大至阳的九,而不是中庸和谐之五,是生存发展的必须品质。九的精神,在现代被强烈地刺激起来。

但即便是那些最强大的竞争者,退回到生活领域的时候,也需要从九回到五,这样,他就能获得片刻的休息、一时之宁静、半晌之和美。这是为他对“九”的冲击蓄积能量,待到苍髯白发之时,回想人生,最美妙的时刻,还是这些“五”的瞬间。

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真正摆脱对五,亦即对和美的需要,人们在最激烈的竞争时期,比如战争时代,比如商业竞争正酣时,内心中依然会不自觉地对平和宁静自然回弹。正如英雄盖世曹孟德,横槊临风,出口也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种性格正如酒一般,如五粮液一般,任你出世时如何刚劲猛烈,一俟时间磨练,都要归于醇和温厚。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这种醇和温厚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家,不是一个逞英雄、分胜负的地方,不是一个任意气、争高下的场所,家是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彼此退让、心照不宣,是以不讲道理的爱组合成的一个无可替代的温暖港湾。

家不是一,那太贫乏,家不是九,那太强横,家就是五,是和睦,是情感的和文化的美。

家是五,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大历史按照我们前述的和美逻辑进化的结果。

在中国文化早期,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家的。家是一个疆域,一种财产,一份令人安稳的供养,而普通人,只是这个疆域里的财产的一部分,是供养他人的工具。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先秦列鼎制度表明,五鼎指代着家,五就是家。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原本这种贵族身份是恒定世袭的,但最早就是从有家的大夫这里打开了缺口,开始了社会流动。有才能,有功勋的人,可以为诸侯所用,位列大夫,如百里奚,如范睢,如苏秦。军功爵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一步一步,把家向底层的普通人开放。

于是,历史越进展,家就越普遍,慢慢成为了普通人的至亲血缘关系的代称。有屋可居,有田可耕,田里种五谷,以糊吾口,以果吾腹。宽余人家,出五粮,加曲药,酿成美酒,一家和乐。

唐朝之鼎盛,与社会流动达到历史高潮有关,科举制就是社会流动的理想机制,定型于唐朝。科举把强大的贵族势力削弱,把普通人中的精英分子提携上来,融合成了一个和美的社会。

说来也巧,中国白酒的技艺发展,也是从唐朝开始,彼时干酢酿酒法的出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五粮液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得名于清,传承千载,可以说是与家同兴,与和美共生。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五鼎,立家,五粮,造酒,温暖的,惬意的,总是与五关联。这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中华文化内在逻辑的结果。

如果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拉长眼光来看待当下的一切,就会知道一切都不是理所当然的,家也不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秋时分,你可以说一句我想家了,也是幸福的一种表态。

有家了的人们,就会倍加珍惜。而倍加珍惜的表现,是写日记,拉长了就是家谱、族谱。所以,中国人重史,一家一姓,发展沿革,都记载得清清楚楚。

家,多么美妙的一种感觉!

我们不但把家族历史记载得清清楚楚,而且发展出一种天人共在的世界观,让家的意义从历史现实变成一种当下感觉。

传统中国人认为,祖先虽已逝去,但他们在天有灵,一直在观察和照顾着我们,他们的意识依然和我们在一起,在同一个空间里存在着。如果我们不争气,不和气,他们就会很生气。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中国人这种时空观念是最为独特的,依托于家这样一个最普通的概念,构建出了一个纵向的精神世界,一个多维宇宙,过去和现在,在现实中复合共存。

于是我们不孤独。

为什么一家团聚、家族团圆的时候,都要饮酒呢?因为酒就是沟通这个纵向世界、这个多维宇宙的工具。酒,其气向上,其质向下,酒精蒸腾,水分下渗,这就是对中国人的复合时空观念最形象的模拟。

家为五,五谷丰登以养家,丰收五粮,以酿酒,是为中国酒,标记中国人。

家安,酒美,我们的内心就安乐祥和了,愿它一以贯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中秋,圆月,或团聚之喜,或思念之幽,此心所寄,唯五粮液。

中国人最温暖数字,为什么是五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