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2023-09-28 21:30:11 - 上观新闻

转自:李蕾

9月28日,上海科技大学成立十周年。从2013年学校正式建校,到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这所“小而精、特色化”的大学正发展成为一艘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快艇”。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小而精,特色化】

为何说“小而精”?先来看一组数据:学校里学院很少,办学基本围绕几个重点专业:物理、信息、生命科学。截至2023年9月,在校学生总数6066人,三分之一是本科生,三分之二是硕士研究生;教职工总数1522人,其中常任教授序列和教学教授序列教师376人,特聘教授序列教师289人。也就是说,上科大的师生比维持在1:6左右。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高师生比,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得到老师更细致的专业指导。“年轻化、国际化”是学校常任教授逐步呈现出的特点,学校超过80%常任教授具有五年以上的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40岁以下的常任教授占比高达66.4%。有来自17个国家的外籍教授在校工作,超过一半的课堂采用双语教学。“在这里,我们能快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比如,《自然》杂志上最近刚刚刊登了一篇文章,很有可能不久就是我们课堂学习的内容。”一位上科大的在读学生告诉记者。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在上科大,每一名本科学生同时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学院学生,还要一个是书院学生。每名本科生同时隶属于学院和书院,学院侧重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书院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和人格养成,两者通过导师制连接,形成了“学院+书院、通识+专业、学习+研究”的培养模式。现在,大约82%的本科毕业生在大三前参加教授课题组、进入实验室。在上科大,记者看到有不少前沿实验室:拓扑物理实验室、多学科人工现实工作室(MARS)、仿生机器人实验室、穹顶光场……这些前沿实验室,本科生就能接触到,甚至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实验,做学术研究的能力在本科学习中就逐步渗透。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宽口径、厚基础、小规模、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受到海内外高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2届毕业生整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40%,就职就业毕业生中,前往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比例达67.08%。去年418名本科毕业生境内外深造率达78.95%;就业本科毕业生占比为14.35%,平均年薪为14.88万元。

【把钱变成纸,把纸变成钱】

在上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研+学创”双创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科教融合模式有力保证了上科大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始终位于创新前沿。2016年以来,学校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在《细胞》《自然》《科学》发表论文77篇。2022年,基于上科大团队基础研究成果发展的原创新药候选物已有两项取得了临床试验一期批件,其中一项同时获得了中美两国的临床许可。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如果说,通过科研经费的投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是“把钱变成纸”;那么,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把纸变成钱”。目前,学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近年来专利许可合同金额位居全国高校前列,越来越多科研成果变成了创业企业。2023年初,上科大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四本科生苏睿和文昱杰创办的公司“贻如生物”相继完成了种子轮、天使轮融资,总额达到数千万元。本科生创办技术壁垒极高的生物企业尚属罕见。然而,这在鼓励创新发展的上海科技大学却非难事。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苏睿在大一大二时,就分别进入生命学院范高峰、张翼锋、沈伟三位教授和物质学院郑宜君教授的课题组学习,学习分子克隆、合成生物材料、细胞培养等技术。丰富的体验引发了苏睿对材料科学的极大兴趣,也促使他在生物与材料的交叉领域,尤其是合成生物材料和工程化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他还辅修了创管学院的创新创业专业课程,对创业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事实上,上科大从大一就开始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本科新生入学后,我们在大一的课程中就提前导入‘Designthinking’(设计思维),学校聚焦高水平原创技术,鼓励学生在与教授们头脑风暴、思想碰撞的过程中,一起合作开发产品,获取学校专利许可,并进一步探索高质量技术专利商业化、产业化之路。”上科大OTT主任王杰介绍。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除了创管学院在创新创业课程上有完整的课程模块设计,上科大OTT相继推出了创业早期学堂、上科大创新创业大会、科创产业早期孵化器(校内)、早期融资等一系列创业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本科阶段,就建立起对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认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上科大在探索中逐渐开辟了一条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新路径——以毕业生创业公司为生力军,推动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业务发展模式。截至2022年11月,共有647位在校学生作为发明人参与了763件专利申请,占全校专利申请总量达63%。在全校已转化专利中,54%的专利有在校学生参与,学生发明人直接获得专利商业化收益。

【改革试验田,十年磨一剑】

重基础研究,是上科大的一大特色。众所周知,基础研究往往枯燥,又需要长期才能看到效果。而上科大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结合重大科学设施和重大科研项目。瞄准基础研究前沿领域,推动学科交叉和科教融合,学校在光子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能源科学等重大创新领域积极布局,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成果。截至2023年9月,在《自然》《科学》《细胞》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81篇。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学校深度融入上海科创中心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承担多项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打造国之重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等线站工程已建成并向全球用户开放。国家目前投资金额最大的大科学装置项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进展顺利,正在推动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群。

之所以,学校有这样的活力,背后离不开“改革”所赋予的空间。

上海科技大学是改革的产物,是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的重点试点单位,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招聘人员只认学术水平、看潜力,不看他们头上的帽子和光环,教授都是一些正在‘爬坡’的年轻人,平均年龄40岁,是上海高校中教授平均年龄最年轻的;我们有综合预算管理,有充分的经费使用自主权,但高度的自律和自主相结合。”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强介绍:“整个学校取消了行政级别,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管理高度扁平化,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是很正常的事。”

不到十年,这所新型高校为何能快速成为“双一流”大学?

吴强表示,学校未来重点将发展正在建设的上海临床研究中心,计划于2026年试运营。这是一家研究型的三甲医院,主要聚焦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兼顾泛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及肌肉骨骼疾病、感官系统疾病等疑难杂症的研究。此外,学校围绕“双碳”成立了研究院,材料、环境、能源、健康、集成电路等领域是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