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加速“脱核”背后的真相!
01.
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型中的挑战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被视为整条供应链的信用基石,其财务状况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标准以及贷款决策。然而,这种依赖核心企业的模式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核心企业负担加重:包括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上升。
高额信用担保需求:给核心企业带来了较大的信用保证压力。
中小微企业的增信障碍: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在获取融资时面临增信困难。
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受限:数据处理成本高昂且风险控制复杂。
02.
八部门共同推动脱核供应链金融
2023年11月底,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首次提出脱核供应链金融,并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支持供应链上民营中小微企业开展订单贷款、仓单质押贷款等业务。促进供应链票据规范发展,深入实施“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支持重点产业链和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内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
2024年8月,金融监管总局优化尽职免责监管制度,修订《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印发《关于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工作的通知》,将适用对象扩大至小型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农户等重点领域贷款,细化免责、追责情形,切实为基层信贷人员松绑减负,解除敢贷、愿贷的后顾之忧。
从提出探索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方向,到普惠信贷尽职具体免责条款的制定,体现了金融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供应链金融“脱核”创新的决心,为推进供应链金融脱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供应链金融“脱核”概念
理解供应链金融“脱核”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一是“脱核”字面意思是脱离核心,用在供应链金融“脱核”场景,过去说法是去中心化,脱离核心企业主体都不准确。拆开“脱核”两字的内涵是:“脱”是指脱胎于供应链金融,“核”是指不依赖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
二是供应链金融脱核不是脱离主体,是要脱离主体信用。 “脱核”是指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融资活动往往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确权或提供还款承诺,即核心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链条上的信用。脱核供应链金融不仅不等同于脱离核心企业,更不等同于脱离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而是在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弱化对核心企业确权依赖,充分发挥交易信用和数字信用优势,提升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的交易信用和数字信用,是一种商业信用,脱核供应链金融是用产业链上下游商业信用替代金融信用的一种融资安排。把商业信用转化为金融信用的过程,是要重构金融机构的信贷风控逻辑。
04.
供应链金融“脱核”的重要性
减轻核心企业负担
数据信用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AI、区块链等现代技术,采集和分析供应链中各方的交易记录、信息流动、物流状况等多元信息,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信用评价体系。
减少信用担保需求:这既减轻了核心企业的担保责任,又减少了它们的财务和管理支出。
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
智能风控:运用区块链技术,金融机构能够更清晰、透明地掌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增强融资可能性。
解决资金缺口:去中心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有助于缓解中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困扰。
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效能
综合数据分析:去中心化模式促使金融机构深入产业链内部,从不同角度收集分析信息,提高风险控制的智能化程度。
降低整体风险:这不仅能减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还能优化整个供应链的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来源:中数智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