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行长当群众演员,人生本就有更多“活法” | 新京报快评

2022-10-09 16:00:00 - 新京报

退休行长当群众演员,人生本就有更多“活法” | 新京报快评

66岁的退休银行行长付颀选择做演员,92岁的退休医生盛瑞玲成了一名老年模特……10月8日,新京报刊发题为《退休后,他们找了份喜欢的工作》的报道,讲述了几位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与人们印象中的“固有路径”不同,这几位老人在退休后并未“转战”家庭、照顾孙辈,也没有每天睡到自然醒,没有打不完的麻将、旅游和跳不完的广场舞,而是选择了追梦,甚至开辟了人生的第二份事业。

对很多人而言,退休无疑是人生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代表着另一种新的、陌生生活的开启,也是一段备受期待的人生旅程。然而,人到退休的另一层含义是,“这个人即将退出主流的社会舞台”,其背后也因此有了些许惋惜。

在这样的心态影响下,退休似乎意味着人生可能性的减少,也意味着进入了另一种中规中矩的生活,甚至是被动等待人生尽头的来临。

但是,付颀和盛瑞玲们的选择,显然打破了这样一种固有印象,他们用自身的选择,让退休生活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也让我们看到了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退休行长当群众演员,人生本就有更多“活法” | 新京报快评

这样的选择并非孤例。此前走红的“摇滚奶奶”董云蓉也如同他们一样,把退休生活过出了不同的风采:64岁学习吉他,68岁翻唱歌曲走红,现在,她又带领一帮爷爷奶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摇滚人生”。

还有安徽淮南73岁的杨维云,在教师岗位上退休后,她借助于网络直播,教更多中老年人拼音识字,用自己的专业惠及着更多人。

不管是付颀,还是杨维云,也无论是“再就业”,还是如同大多数人一样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选择,无疑都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表达,也是一种无关年龄的自我价值展示。

而它要表明的是,作为一个具体的个体,退休并非从此远离社会主流,退休生活依然可以拥有自己的精彩大舞台。这是个人的主动选择,也是当今时代为我们提供的无限可能性。

在舆论场的日常话语体系中,“退休后要发挥‘余热’”似乎是一种惯常表达。但不管是66岁的付颀,还是92岁的盛瑞玲,显然都没有把自己的退休生活当作“余生”,而是主动去寻找、去尝试,并享受着这样的状态。可以说,他们每天都在过着崭新的、意义感十足的生活,一如盛瑞玲所说,“忙着爱美,忘记老去”。

在当前的老龄化背景之下,这种积极的退休生活态度值得钦佩,我们社会也需要这样一种态度——“心灵和身体都由自己掌握”。无论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只与个人意志和勇气有关,而无关年龄及其他。像付颀、盛瑞玲们一样,听从自己的心意,勇于实现自我价值,我们的社会也必然因此产生更多生机与活力。

撰稿/新京报评论员 马小龙

编辑/徐秋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