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入顶尖大学,然后呢——读《金榜题名之后》有感

2023-10-09 07:50:08 - 金融辣妈

长假回了一次学校,并在附近的书店逛了逛,顺手买了几本书,《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就是其中一本。

考入顶尖大学,然后呢——读《金榜题名之后》有感

花了一天读完,其实挺感慨的。

一是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比我想象得更快。比如书中援引的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达45%。

扩张的结果之一,是文凭的贬值(中外皆如此)以及对于更高学位的追逐(即使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也多数首选深造而非工作)。一如英国社会学家PhilipBrown在二十年前就观察到,在知识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越发成了一个建立在比较和排序之上的相对概念。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在布朗的语境中有双重意涵:一是求职者所具备的满足岗位资格要求的绝对能力水平,这取决于个人所接受的知识技能训练;二是求职者在所有竞争者中的相对排序位置,这取决于市场与人才的供需关系,当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具备更强的相对优势,即使是绝对就业能力足够的求职者,也会陷入劣势。

某种意义上,从对绝对就业能力的要求到对相对优势的要求,不正对应着我们所经历的内卷?

二是从个体视角回到群体视角,我会更加理解当下“进入大学”这个动作所对应的准备和要求。

书中所访谈的学生群体,来自国内最好的大学(清华和复旦),且大学内依然保持了学习成绩位于前50%的水平,毫无疑问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即便如此,个体对于大学的了解、在校的感受、对于学校资源的使用、个体职业路径的规划、最终毕业出路依然相差巨大。用作者的话说,在考入顶尖大学伊始,学生对上大学的态度、知识和策略其实就已经是分化的。

在这本书中,作者根据对大学生活安排是否有自我主导的方向性和目标感,归纳出了两类截然不同的上大学模式——目标掌控模式和直觉依赖模式。

前者的核心特征在于,了解大学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制度和非制度性规则,因此能有意识地梳理生涯目标,并且知道如何通过管理自身的行动来趋近目标。目标掌控者会根据生涯目标来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他们在大学中的经历和成果往往可以高效地转化成他们下一步生涯目标的资本。

后者的核心特征在于,在陌生的大学场域中难以自我定位,从而无意识地陷入无目标状态,主要倚靠直觉和旧有习惯来组织大学生活。

书中有一段描述相当形象:

置身名校的大学生们就好比是在参与一场迷宫探险的游戏。场域就是如同迷宫一样有着复杂游戏规则的精英大学,学业、学术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出国交流、入党、科创比赛……迷宫里的各关比拼堪称“过五关斩六将”的升级打怪游戏,关底对决则通往另几个不同的游戏场——求职或是升学。同样面对地形复杂的迷宫探险,目标掌控者是持有迷宫的地形图入场的——他们洞悉了这套游戏的规则,对各关取胜之道深谙于心,于是他们不会单单关注某一关的胜负,而是直奔自己设定的关底对决,不惜动用技巧、装备、利用游戏规则来尽可能减省在中途所要花费的精力,甚至常常以批评的眼光审视这套游戏规则本身;而直觉依赖者们则从未见过迷宫的全貌——他们常常忘我地专注于每一关的竞争,没有意识到事先设定关底对决才是整个游戏的取胜之道,按部就班地走着。他们勤勤恳恳地遵循游戏规则,面对每一关的挑战都心怀忐忑或力不从心,更不知道下一关又将面临什么任务。

当然,我想大多数的大学生既不是绝对的目标掌控者,也不是绝对的直觉依赖者,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模式作为两个端点,大多数人只是靠近其中一个端点更近一些。同时大学生活本身也提供给他们在这两种模式中进行转变的可能。

作为社科类的学术作品,作者自有其事关人文关怀的写作用意。作为读者(学生家长),我也总结了几点自己需要做的事:

一是帮助孩子更客观地理解高等教育的内涵,摒弃不合理的预期,并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高考很重要,但也只是驿站,而非成功的终点。书中好几个学生都提到,自己的家长曾在进入大学之前告诉他们,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就好了,或者考上好大学就轻松了。但事实是,即便考上了顶尖大学,也不该让孩子将这视为抵达了人生终点或认为生活已然拥有了保障。学历的通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想要相对从容地适应不同阶段,需要带着终身学习的认知和意愿。

二是陪孩子去寻找他的目标(至少要让孩子建立自己给自己找目标的意识)。

一提目标,有人就觉得功利,我觉得大可不必。目标本身是个容器,里面其实装什么都可以,可以是实现家国理想、社会价值的向往,可以是对地位保障的追求,也可以是个体趣味的探索。但无论容器里面装什么,得先建立自己给自己设目标的意识,因为只有处于“有目标”的状态,才会有“成我所愿”的自主性和驱动力。当然,一开始的目标可以不那么明晰,有意识和方向是第一步,试错、反思、逐渐明晰则是后面需要跟上的动作。

三是作为家长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广泛地去接触、了解当下真实的社会与校园,而不是活在过去或者自己的想象中(多读一些社科类的作品就是了解社会的靠谱方式)。就求学这个主题,大学高中化、高等学历含金量降低的现象或许是全球范围内难以改变的趋势,但关注真实的当下,至少可以为理解和共情多做一些准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