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师发展

2024-10-09 08:13:00 - 人民网

当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不断推动教育变革,教师的角色定位、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均面临重大转型。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推动教师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着眼未来培养人才。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实现数字化对教师发展的常态化赋能,将大力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重要支撑。

加快观念转型,不断丰富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时代内涵。置身新的时代和环境,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围绕数字时代的教育实践要求,不断增强自身数字素养,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厚植教育数字化理念,胸怀前瞻性视野,深刻理解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需求,推动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全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主动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数字化教学胜任力,实现从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协作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转变,成为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学习型教师。

优化培养方式,推动智能技术赋能教师全周期、个性化成长。面对智能时代教学环境、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和受教育者身心特点的深刻变化,传统的线下集中培训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为此,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教师研训新模式,开辟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新赛道。完善高校复合型教师培养机制,改革高校教育技术课程,重点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胜任跨学科教学的复合型教师。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师数字能力培训体系,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培训课程,切实提高教师对新兴教育技术的理解与实践应用能力。持续完善教师培养过程中数字技术的支持服务,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开展研修,发挥数字技术在研修时空拓展、优质资源共享、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优化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数字化应用,促进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时代,教学从“师—生”教学结构向“师—生—机”教学结构过渡发展。课堂教学呈现出“人机共教”的新趋势,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能力亟待提升。这要求我们加快推进新一代智联学习环境升级,促使多场域、跨场景的教学数据联通,实现对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赋能。加快人机协同下的教育教学场景创新,引领教师深入探索教育智能体等工具与具体学科、具体教学任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智能体在学习环境创设与优化、学习资源生成与聚合、学习活动设计与监测、学习评价实施与反馈等方面与教师的协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数字化应用创新能力。

完善综合保障,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数字时代,技术迭代迅速,教育数字鸿沟极易加大,需要不断均衡配置相关数字技术资源,完善国家、区域和学校的综合保障,保证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持续优化数字时代教研方法,积极开展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虚拟教研、跨域教研,大胆探索数字化教研共同体、数字技术应用教研等创新行动,促进知识共享与创新。引导和支持学校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服务体系,持续深化国家、区域和学校三级智慧教育平台联动,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保障,确保教师在技术应用中获得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不仅是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具有长期性、动态性和创新性的显著特点。围绕教育变革规律与技术发展特点,不断增强技术与教师的双向互动,助力教师应对新时代教育挑战,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问题解决能力的未来人才构筑坚实根基。

(作者:郑娅峰,系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育科技中心特聘研究员)

原标题: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师发展来源:光明日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