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一战”时期的欧洲决策者?|一周新书风向标

2023-01-09 10:08:16 -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本周的“一周新书风向标”又与读者见面了。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不单单把好书列出来写一段推荐语,我们还会尽可能地在自己阅读效率允许的范围内,对读者们关注的或刚刚出版的书籍给出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本新书的内容非常精彩,我们会不遗余力地给出推荐,如果一本书的内容与其关注度不符,我们也将会在参考意见中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我们对某本书的态度,我们还会增加一个“推荐指数”,类似豆瓣评分。

当然,任何阅读的判断都是个人的,我们的意见未必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偏见,但它们一定是真诚的。我们只是提供一个参考意见,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份阅读指南(毕竟,这个事情可能还要冒着得罪出版社的风险)。如果你有比较犹豫的、想要知道我们态度的新书,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也将尽快给出自己的看法。

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一战”时期的欧洲决策者?|一周新书风向标

本期主持|新京报书评周刊编辑部

社科

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一战”时期的欧洲决策者?|一周新书风向标

《我们如何思考》

作者:[英]西蒙·布莱克本

译者:徐向东

版本: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22年11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申璐

这是一本进入方式颇有几分新意的哲学入门读物。在现实生存境遇越发不确定的今天,对个体存在状况的反思几乎成为一种求生的本能,“哲学何为”也早已不再是需要长篇论证的问题。但对于非专业领域的普通读者而言,哲学入门读物的选择并不容易,即便侥幸避开畅销书式的“鸡汤之作”,大多“入门”导论也难免流于哲学家的大事年表,又或是围绕诸如“人生意义”“自我认知”等问题的循环论证。这本书则是从分析哲学的路径进入,提供的不是现成问题的答案,而是思维方式的训练,这大概也是该书为何会以“思考”为名的原因。

作者西蒙·布莱克本是当代英国出色的分析哲学家,但也并非痴迷于逻辑的书斋型学者。该书具体分为知识、理性、心灵、自由、行动等在内的八个大议题,通过串联自哲学诞生伊始昔日哲学家在相关问题上的思想历程,呈现了如今这些可能困扰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曾经如何困扰着先哲,甚至直到今天它们还依然被讨论着。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认为的世界就是世界本身?即便能够跳出怀疑到达“我思”,我们又如何对他者的心灵有所了解?而在对世界的理解之外,更为直接的是寻找行动方案背后的支撑依据。这些都需要思维的构件辅助判断。面对互联网时代过载的信息与情绪,哲学式的思维方式或许比哲学能提供的答案更有价值。

不过,该书尽管被划为“入门读物”,但门槛其实并不低,需要读者对哲学领域的术语有基本的了解,以及可能还需要一些阅读的耐心,和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这本书的确无法提供那种直击现象本质的犀利分析,阅读过程也更像是在层层缠绕的逻辑迷宫中独自穿行,毕竟,思维训练本身既是有挑战性的,也可能是有些枯燥的。

生活

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一战”时期的欧洲决策者?|一周新书风向标

作者:朱赢椿

版本: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2年12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安也

一句“白菜豆腐保平安”蕴藏着至简的哲理;一盘小葱拌豆腐教人处世“一清二白”;一声卖豆腐的吆喝,回荡着浓浓的乡愁……如果用一种食物来代表中国,很容易让人想到豆腐。豆腐里有中国人吃的智慧,更有平淡生活的情与味。一块豆腐,配合煎炒烹炸,佐以多种配料,排列组合出千变万化的佳肴,豆腐深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与想象,从厨房到书房,无一不让人吃惊。

作为朱赢椿食物主题系列书籍继《肥肉》之后创作的第二本,书中收录有古往今来与豆腐有关的古诗词、小品文、民间故事、戏曲童谣,也包括100多位知名作家文学爱好者以及艺术家共同书写的豆腐的故事,并特别采访当代豆腐匠人,讲述豆腐制作的工艺。在形式上,不仅该书的外观如同一块方方正正的豆腐,纸页亦有一种豆腐般的细腻柔滑之感,书中还包含有民间水墨画、珍贵的照片、书法作品等,以及视觉创意十足的俗语和灯谜。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好看、好玩,而且好吃的书。

历史

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一战”时期的欧洲决策者?|一周新书风向标

《和平戛然而止》

作者: [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译者:王兢

版本: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袁春希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研究一直是历史学家们聚讼不已的话题,人们困惑的是,为什么自拿破仑战争之后欧洲将近百年的和平,政治家们小心翼翼维持的欧洲均势会在一夜之间变成昨日黄花?长久的和平与繁荣为何未能驯化政治中的非理性和极端主义的萌芽,最终吞噬了文明及其自身孕育的一切?百年前的欧洲不经意“滑入”的战争,也成为后来历史的一次次隐喻与预先排演。

英国历史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的作品《和平戛然而止》就是一部对一战的起源与历史背景全景回顾式的作品。不同于以往研究作品对于一战前夕预防性战争和大国同盟形成的原因的归纳梳理以及对于战争责任的追问,麦克米伦的《和平戛然而止》更像是回顾一出早已知晓结局的历史悲剧,本书不单关注大国政治层面的决策,还悉心还原出“美好年代”即将终结的欧洲社会的集体心理以及透过这种集体无意识是如何悄然影响着欧洲政治的决策者。

在麦克米伦笔下,无论是尼古拉二世还是威廉二世、弗朗茨·约瑟夫都曾经竭力阻止战争的爆发,但是时代早已悄然变化,当欧洲所有的国家体制都为战争而打造,大众民主时代的社会心态都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反犹主义欢呼,这些历史人物的抉择与判断,似乎都显得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孕育了自身的旧世界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毁灭和地狱之中。

社科

集体无意识如何影响“一战”时期的欧洲决策者?|一周新书风向标

作者:吴景超

译者:游宝谅等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2年10月

推荐指数:★★★★★

推荐人:罗东

这几年,社会学家吴景超的几本作品难得地再版了。在2020年有今人整理的文集《都市意识与国家前途》,在2022年则有《中国经济建设之路》,还有这本《唐人街:共生与同化》。

吴景超的文笔简约有力,观点多见于期刊杂志,其论文有两百余篇之多,而他本人也参与杂志的编辑工作。像影响最大的《第四种国家的出路》等书,其实也是以文集的形式出版。虽然他亦有《都市社会学》(1929)、《社会组织》(1929)、《社会的生物基础》(1930)、《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1955)等教材或专著出版,但《唐人街:共生与同化》是他第一本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专著,这是他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系的博士学位论文,原为英文,其复印本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国内,于1991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现在的商务印书馆版本为时隔三十余年的再版。

顾名思义,《唐人街:共生与同化》是一本移民研究之作。19世纪下半叶,中国人第一次与美国人和其他移民大面积接触,在商业和工业中频繁会合,最终在旧金山、纽约、芝加哥等城市形成唐人街。受当时芝加哥学派都市研究的影响,吴景超对城市的理解尤其强调观察市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网络。作为中国早期接受专业学科训练的博士生,吴景超在他的学科“社会学”之下学习和思考,接受了这一学科关注社会事实而克制价值判断的标准,而种族问题是诸多问题中最可能意识形态化的选题之一。不带偏见地讨论这一问题绝非易事,甚至是不可能之事。

吴景超从当时的审判档案、报刊资料、游记作家和传教士等人的文本中呈现了这其中的复杂性。比如,在国内,国人对外国人“洋鬼子”这一叫法有着特定的民族情绪,在美国,初期的华人多是商人,被推崇为唯有德意志人可比肩的人群,而随着华人越来越多的进入,开始遭遇强烈的歧视,不公平事件时有发生。在这部分,有趣的是,他将美国社会排华、支持华人双方的对立观点原原本本呈现出来,还原19世纪末的历次激辩现场。吴景超带着他的社会学视角,认为公共舆论无法展示社会事实,用他的话说“探求真理不是公众舆论的职责,而是科学的职能”。他从城市经济和劳动分工等因素解释了双方态度的经济和社会理由,而这显然不是公共舆论的思考方式,因此社会事实改变不了偏见。当社会事实发生改变之时,人们的态度才可能调整,譬如到了吴景超本人在美国读书的20世纪20年代,此时华人数量不再像此前那样集中了,分散在多个城市。

对唐人街和华人生活的分析是这本书精彩之处。这既包括吴景超对报纸(如芝加哥的《工商月报》)、中文学校、娱乐中心、同业公会的描述,也包括对帮会的理解。在此,不妨摘抄一句:“只是在赌博遇到禁止,而赌博的欲望并不因禁止而消失时,才具有阐释帮会的条件。”他对妓女的解释也使用了同一种方法。当时,有不少女性被贩卖或被欺骗至美国各城市,被囚禁,卖身谋生,而传道会救济所则希望把她们从悲惨的境地拯救出来,一个老鸨对此是畏惧的,因为传道会有法律支持,此时,帮会就扮演起了罪恶的保险公司的角色。故而,吴景超认为,“这类罪恶本身的存在并不需要帮会,但是当这类罪恶受到攻击,它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总会有某种组织出来行驶这种职能”。而这些才是帮会之所以顽固存在的社会条件。他的理解多少都带有一些功能主义的理性色彩,但是在那个年代,他已经做到摒弃道德判断去描述社会在发生什么、为何发生了。这当然不是说他不关心道德,实际上他本人在道德和文化上是保守的,与其同时代许多激进的人大为不同。他所做的只是,就如涂尔干等人说的,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靠近一点再一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