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2024-01-09 08:59:00 - 澎湃新闻

钢琴家朱晓玫以低调著称,为了后起之秀周善祥,她罕见地出山站台,“今天一个音乐家要花很多时间做宣传,我想让大家知道,还有一个不同的音乐家存在。”

1月6日-8日,“90后”周善祥登台上海交响音乐厅,以“时空之旅”带领观众穿越音乐史上的“钢琴五百年”。在这次3天5场的“音乐马拉松”上,他以背谱的形式演奏了70余首曲目。随着口碑渐渐发酵,观众追买票子的电话络绎不绝。

“生平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什么叫天才。”“高智商和理性带来的才是极致浪漫。”有观众说。

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惊人的记忆力

“钢琴五百年”横跨5个世纪,从1520至2020年,选取了周善祥最为喜爱的大师之作。“曲目浩如烟海,选择难度很大。”周善祥决定,每一百年聚焦一个主题。

5场音乐会不仅收录了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熟悉的经典之作,也将视野放至更广阔的天地,看向16、17世纪的约翰·布尔、托马斯·塔利斯,20世纪的格什温、利盖蒂、武满彻,以及和现代人息息相关的当下。

周善祥本人作曲、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的《国画练习曲》出现在第五场。周善祥1992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但从小对亚洲文化亲近。

“小学每次考试,名列前茅的都是亚洲人。我得意于自己和亚洲文化、亚洲人的亲密关系。”逛美术馆或博物馆时,周善祥也总是关注亚洲艺术,尤其是中国古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和郑板桥画的竹,都让他兴味盎然。

“音乐不是表演,是分享。”周善祥强调,他的目的不在于炫技或自我彰显,音乐作品才是主角,“就像去博物馆,你看的是展品,而非灯光设计。演奏家就像照耀展品的灯光,尽力从最美好的角度展现作品。”

70余首曲目,周善祥全程脱谱演奏,展现惊人记忆力。以往的音乐会,他也几乎不带谱。周善祥的母亲说,他一旦学会一部作品,基本不用复习,只在演出前或路途上看一看乐谱。记忆优势还体现在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法语、德语、中文。

关于周善祥超群的记忆力,朋友也有印象深刻的例子。2019年,在和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交流时,周善祥弹了一首自己作曲的曲子,“上一次弹还是七八年前,捡起来完全没毛病。他是在脑子里练琴,而不是在手上练琴。”

“我要是两天后有演出,一天至少要练琴五六个小时。”朱晓玫好奇,从巴赫《十二平均律》或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里随便抽一首,是不是下手就能弹?周善祥点头。朱晓玫于是开玩笑,如果开一场音乐会,让观众来点曲目,岂不是立刻就成名了?“那我不就成了马戏团的小狗吗?”这句话让当时的朱晓玫觉得很惭愧。 

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旺盛的求知欲

天才,是很多人贴给周善祥的标签。

他的履历表上有一串惊人的数字:5岁学完高中数学,7岁在加州州立大学选修物理,9岁进入犹他州立大学攻读生物、物理、数学,11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选修化学和数学,19岁在巴黎第六大学取得数学硕士学位。

“小时候因为太矮,看不到桌面,我就站在椅子上做化学实验。”周善祥至今还记得这个场景。“我喜欢数学,数字对我来说就像音符一样有吸引力。”他说,数学跟各领域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里也有数学,而数学和音乐都非常需要创造力。

数学之旅中,始终穿插着音乐的追逐。周善祥的生活里有一半是数学,一半是音乐。

11岁-12岁,他先后在柯蒂斯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作曲,13岁又开始追随钢琴大师布伦德尔的脚步学琴。布伦德尔和他约法三章: 不许参加国际比赛,不许在卡内基开音乐会,不许接见记者。大师爱惜弟子,希望他能安静地弹琴,安静地做学问。也因此,他并没有太大名气,而这一点对他并没有什么影响。

正是从布伦德尔那里,朱晓玫第一次听到周善祥的名字,“他说,和他在一起学习的经验,让他懂得了莫扎特和舒伯特的思维方法是什么样子的。”最令朱晓玫吃惊的,是他的好奇心、求知欲,孜孜不倦地想要了解世界。比如,他想知道音乐是怎么起源的,所以对9世纪甚至之前的音乐都很有兴趣,每天都在考古找谱,甚至想组一支小乐队,把它们演奏出来。

周善祥只弹自己最有兴趣的作品,且很少固定、重复,“如果一直演一样的曲目,那不是艺术,而是产品。”“钢琴五百年”倒是演了好几轮,从奥地利林茨、德国鲁尔、日本东京演到上海,“因为特别有意思,值得多演几次。”

从数学到音乐,周善祥的学习从来不是为了功利、为了回报,而是从兴趣出发。“我从小就觉得‘看不懂’非常珍贵。因为看不懂、不了解,才可以开始学习过程,学到新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周善祥一直在寻找自己看不懂的东西。

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朱晓玫为之站台,周善祥是怎样一位钢琴家?

把困难变动力

朱晓玫喜欢在教堂弹巴赫,甚至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住进教堂,总觉得住在那里会对音乐有启发。没想到,周善祥早已先行一步。2013年,21岁的周善祥买下法国伊尔松圣德兰教堂,那里既是他的住所,也被他改建为音乐厅,时不时上演古典音乐会。

“买来不贵,但维护贵,不仅花钱,还费时间。”教堂地处法国北部的一个小城,坐火车到巴黎需要两小时。教堂空旷,又没暖气,冷是常态,地下室存有葡萄酒和高粱酒,周善祥冷到受不了会喝几杯。

朱晓玫对教堂的第一印象也是冷,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周善祥却对她说,只要不去想,矛盾就不存在了。

“他总是把不利的因素和困难变成动力。”朱晓玫问周善祥,一年演出一百多场,怎么处理时差?周善祥反而觉得有意思,凌晨三点钟睡不着,他就走出酒店,在陌生的城市里到处转一转,可以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景色。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他这样,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周善祥的母亲又向她补充了自己带儿子参观贝多芬故居的经历,7岁的周善祥摔了一跤,两腿流血,母亲怕他哭,开玩笑说还没见到贝多芬你已经下跪了?他哈哈大笑,“我一笑,疼痛就消失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天才往往生活能力不足,两只袜子不是一个颜色,纽扣扣不到一起,是小迷糊甚至邋遢鬼。周善祥却和普通人无异。他喜欢美食,爱看川菜师傅王刚的烧菜视频,他也喜欢动手,在YouTube上传了不少自己做食物的视频,圈粉不少。疫情期间在台湾酒店隔离时,他甚至做起了刀削面,从面粉一直做到成品,用酒店的晒衣杆当擀面棍。

周善祥如今在欧洲有三个常居地,法国的教堂、奥地利的农场,还有意大利一处湖边的美丽水果园。从小就在世界各地演出和住酒店,周善祥早已习惯了四处旅居的生活。

虽然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研究音乐上,周善祥却说,不知道是否可以称自己为音乐家,“我不把它当职业,而是当成很有热情的一项爱好,有人点赞,有人喜欢,我就继续分享。”

(实习生魏羽笛、德央对本文也有贡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