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供应链格局或逐渐演变为以北美和亚洲为主

2022-11-09 14:09: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供应链格局或逐渐演变为以北美和亚洲为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11月7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在线上举行了一场名为“中国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圆桌讨论会,并在会上发布了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传播中心出品的《分辙两向:2022年全球经济秩序报告》(下文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自2020年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局势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出现巨变和乱象,包括“超级经济全球化”落幕,全球经济协调机制持续失能等。因此,报告将重点放在分析世界经济格局巨变和经济秩序乱象背后的根源,预判未来国际货币、产业链和供应链等体系的演变趋势。

全球央行竞相加息

报告指出,自2021年以来,发达国家通胀率出现大幅增长,已远远超出美联储等央行设定的价格稳定水平,因此美国等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认为必须采取具有一贯性和及时性的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

11月2日,美联储一如市场预料第四次激进加息。之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多家央行都进行了加息,而英国央行也在一天后宣布将政策利率提高0.75%,创下33年以来最大加息幅度。

上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警告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通货膨胀率达到几十年来最高水平、大多数地区金融环境收紧以及疫情持续,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亚太地区今年和2023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和4.3%,均低于过去20年5.5%的平均水平。

谈到亚太区经济体的表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薛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较于美英欧,亚太地区经济体的通胀率较为温和,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小,因而其经济内部加息紧迫性不大,但受到美联储持续加息政策的影响,亚太地区经济体不得不努力维持与美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平衡,以避免大量资本外流和本国货币相对美元大幅贬值。

他认为,亚太地区这种追随美国经济政策的举措,将进一步减少国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加剧美联储加息导致的全球流动性短缺的状况,“在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的背景下,货币紧缩政策可能产生经济收缩的自我增强效应,导致银根收紧与经济放缓二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全球供应链格局改变

疫情之下,全球供应链陷入近两年的混乱,如今正逐渐回归常态。纽约联邦储备银行9月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继续下降,该压力指数下跌趋势已经持续5个月。但当前,全球供应链格局已经发生变化。

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供应链逐渐形成了北美、西欧与东亚三大区域网络,分别以美国、德国和中日韩为节点。这一方面体现了全球化降速后国际合作区域化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供应链靠近消费市场的趋势性变化。而过去形成的三大供应链网络可能逐渐演变为以北美和亚洲供应链为主,欧洲供应链或将进一步向亚洲转移。区域一体化不再是相互分割,而是重叠交叉的,即成员可能出现重合部分,同一次区域可能分属不同战略布局范畴。

对此,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中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得益于专业化分工形成的效率以及大规模协作形成的弹性,亚洲供应链具有更强的竞争性和合作性,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错综复杂,这种由任务合作形成的网络特点是北美和欧洲供应链所不具有的。

王中美指出,区域内存在的经济发展梯度和垂直专业化,是亚洲供应链仍在扩大和加深的基础。亚洲供应链不仅适合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也适合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投入和熟练工人的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和服务。外界普遍认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影响之一是加深了中国在亚洲供应链的影响力。

王中美表示,与美国重塑供应链战略相抗衡的首要应对策略是,要加大加深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供应链合作,深度嵌套周边生产制造网络,发展对该区域的中间品贸易与投资。

人民币国际地位进一步突出

美联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掀起全球加息浪潮,加剧全球的经济动荡。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应对美国货币政策和美国滥用金融霸权带来的巨大冲击,全球“去美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多国也开始积极探索“去美元化”的路径。

报告指出,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和储备货币地位进一步突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生产制造业出口国,人民币国际化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充足的国家储备支撑。当前,人民币交易和结算系统相关功能正逐步完善,相比欧洲采用的INSTEX系统更具有实践可行性。

“美元霸权地位日渐式微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经厌倦了美元的起起伏伏。目前,各种事件叠加正加速美元霸主地位的衰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玉柱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政策走向已成为一项重要全球治理议题,美联储频繁政策调整导致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

谈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王玉柱表示,可从人民币国家信用基础、发行储备支撑和区域化贸易发展趋势等三个维度加以研判:“一是中国人民银行始终恪守‘稳健的货币政策’原则。二是人民币货币发行具有坚实的储备基础。除金银等金属实物外,中国国内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区域内健全的产业链体系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发行支撑。三是区域化生产布局和贸易区域化集中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推动力。比如,RCEP机制下,区域贸易结算中人民币结算占比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区域内不断强化的内部生产和贸易需求将成为人民币国际需求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