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莫尔成本病:不平衡增长的烦恼与不合理诊治的危险

2024-02-09 11:25:45 - 经济学原理

鲍莫尔成本病:不平衡增长的烦恼与不合理诊治的危险

作 者:王瑞民(国研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 源:比较

  “成本病”是“病”吗?

伟大的经济学家鲍莫尔先生,半个世纪前抛出了“成本病”这一重磅经济学概念(1)。那时的美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黄金增长。

然而,从政府官员到经济学者,再到普罗大众,对“成本病”充满了断章取义式误解,也就很难做出全面而正确的回答与诊治。幸好,鲍莫尔先生著述的中文版《增长的烦恼:鲍莫尔病及其应对》(2)及时出版了,或许有利于止住似是而非的危险认知的肆意蔓延。

一、成本病本质:不平衡增长的烦恼

不可否认,成本病是一种烦恼。1817年,演奏一场莫扎特四重奏,需要四个人同台八分钟;2017年,还是需要四个人同台八分钟;再过一百年,恐怕也仍然需要四个人同台八分钟。但是,台上的演奏者,显然已不同酬,工资不可避免地大幅度上升。从行业视角来看,这就是没有效率提升作为基础的成本抬升。小到理发、快递,大到教育、医疗,几乎所有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都面临着这一“成本抬升”的烦恼,甚至据此被认为是“停滞部门”。

进一步地,成本病是一种增长的烦恼。跳出难免狭隘的行业视角来看,音乐家、理发师、快递员、教师、医生,其工资的上升,是以全社会生产率提升带来的购买力飞跃作为扎实支撑的,是完全负担得起的。遥想工业革命前,生产率提升缓慢,购买力提升也极其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几千年来长期原地踏步,“成本病”也就无从谈起。工业革命成为人类历史上生产率飞跃的第一个转折点(见图1),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感叹道,“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鲍莫尔成本病:不平衡增长的烦恼与不合理诊治的危险

数据来源:AngusMaddison,TheWorldEconomy:AMillennialPerspective,Paris:OECD,2001,p.264.

如今,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技术革命,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也正方兴未艾,全社会生产率爆炸式提升。“几乎每种商品的单位劳动产量都在增加,而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的单位劳动产量在减少,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多的东西供公众消费”。鲍莫尔在书中提到,“最保守的估计表明,2010年美国的人均购买力大约是其一个世纪前的祖先的7倍”。也就是说,1900年的普通美国家庭,只能负担得起今天普通美国家庭享受的食物、衣服、住房和其他设施的七分之一。全社会生产率提升带来的“购买力提升”,让我们“愿意且能够”消费这些“成本不断抬升”的个性化服务,因为它们能维持高质量生活。

更本质地说,成本病是不平衡增长的烦恼。全社会生产率是提升了,但各部门间必然是不平衡的。有的部门提升快,因为可以由机器替代劳动,如制造业(见图2);但有的部门提升慢,甚至基本不提升,如服务业,因为这些部门没法用机器替代劳动,往往需要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互动。这种不平衡,是经济增长中必然发生的现象,不见得要视为一种“病态”。“劳动节约型生产率的增长率是不均匀的,某些生产活动的增长率必然低于平均水平”。

实际上,鲍莫尔提出“成本病”概念的开创性论文,题目即为“不平衡增长的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ofUnbalancedGrowth),但人们牢牢地记住了鲍莫尔成本病,却不经意间忽略了鲍莫尔的点睛之笔。

鲍莫尔成本病:不平衡增长的烦恼与不合理诊治的危险

资料来源:Baumol/Blinder.Economics,12E.©2011South-Western,apartofCengageLearning,Inc.www.cengage.com/permissions.

综上,可以认为鲍莫尔成本病本质上是中性的,恰恰是增长快的部门的生产率提升,某种程度上鼓足了我们的荷包,使我们“有余力”阔绰,从而购买增长慢的部门的产品和服务。这不是坏事,不必太纠结,鲍莫尔病更多地是一个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的经济学概念。从更好理解“成本病”本质的视角来看,中文版书名翻译为《不平衡增长的烦恼》似乎更为恰切。

二、“治”与愿违:不合理“诊治”的危险

对“成本病”的认识,决定了应对“成本病”的行动及其策略。不合理的“诊治”,往往会带来看不见的危险。

以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医疗为例。医疗经济学第一定律表明,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只要人均GDP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就会以可预测的速度稳定增长(见图3)。富国如此,穷国也是如此,与医疗保健支出如何分配无关。

鲍莫尔成本病:不平衡增长的烦恼与不合理诊治的危险

数据来源:JacquesvanderGaagandVidŠtimac(2008a),TowardsaNewParadigmforHealthSectorDevelopment,Amsterdam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www.rockefellerfoundation.org/uploads/files/ 9b109f8d-0509-49fc-9d0c-baa7ac0f9f84-3-vander.Pdf.

这也是大多数人直观感受到的:医疗保健支出的数字增长如此惊人!震惊之余,误解甚至慌乱也就随之而来。

不明智的“政策处方”通常会把“成本病”治成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医疗保健支出的上升,是“成本病”导致的,是经济增长中一种中性的现象,往往就会寻求其他的解释,如医院管理腐败、医生不称职等。相应的政策处方就是控制“成本病”的“成本”,在供给侧压缩医疗预算,导致这些服务供给数量的下降与质量的下滑,进而影响到全社会人力资本和生产率的提升。

看得见的是“控制”了日益抬升的服务“成本”,看不见的是牺牲了更加可观的潜在发展“收益”。

但要“看见看不见的”(3),谈何容易?因为“机会成本”是未被选择或者说是放弃了的东西,它永远不会成为现实(4),也就不容易被“看见”。多数人倾向于认为,眼见才能为实,“看见看不见的”不过是少数经济学家的花招而已。

三、补贴弱者:重点关注鲍莫尔病对穷人的非对称影响

作为一个社会整体,医疗、教育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成本病”是中性的,是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但是,消费这些服务的,从来都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

那么,对于社会中脆弱的穷人而言,“成本病”也是中性的、完全可以负担的吗?恐怕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技术革命带来的进步永远不是均匀普惠的。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穷人的生产率提升往往滞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他们所能消费的受“成本病”困扰的服务的增量也就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甚至有可能掉队被“甩出”。也就是说,对于脆弱的穷人而言,“成本病”可能更多地是烦恼甚至重负,成本日益抬升的医疗和教育会把这些脆弱的群体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时,仍然需要保持政策的理性。若寄希望于控制“成本病”的“成本”,似乎这样穷人就能消费得起,结果“猛药”不仅不能去沉疴,甚至还恶化了穷人的处境。这些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都会随之下降,供求关系进一步紧张,穷人能“消费”到的份额反而比现在更少了,而优质的医疗、教育服务对提升穷人乃至其后代的人力资本都是至关重要的。

若彻底理解了“成本病”,对其形成机制和本质能有通透的认识,那么就有希望采取正确的行动,即在需求侧对穷人进行必要的补贴。这是因为,穷人的脆弱,根源在收入上,而不是“成本病”导致的。

(1)Baumol,WilliamJ.MacroeconomicsofUnbalancedGrowth:TheAnatomyofUrbanCrisis[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67,57(3):415-426.

 (2)中信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贾拥民先生翻译。值得钦佩的是,鲍莫尔先生在前言中坦承,成本病这一概念的提出,受到罗宾逊夫人的一份手写笔记的直接影响。

 (3)弗雷德里克·巴斯夏.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M].于海燕,译,东方出版中心,2020:1-8.

 (4)詹姆斯·布坎南.成本与选择[M].刘志铭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66-70.

特别声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