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垃圾山”事故频发,是什么让垃圾淹没了印度?
转自:九派新闻
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科钦市的布拉马布拉姆垃圾填埋场于3月2日失火,截至7日仍未完全扑灭。这座巨大的“垃圾山”占地16英亩,相当于12个足球场。大火产生的浓烟和有毒气体弥漫城市上空,造成居民呛咳,多所学校被迫停课。
在缺乏长期获益的管理办法下,印度许多城市正在被垃圾淹没,贫穷的人民依靠垃圾而活,“垃圾山”已然成为城市地标。然而,它们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还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并曾多次引发火灾,造成健康伤害。
“垃圾山”安全隐患多,事故频发
“再这么下去,这个城市就会被垃圾淹死。”新德里“科学与环境中心”(CSE)的项目经理斯瓦蒂·辛格·桑比亚尔(SwatiSinghSambyal)曾表示。
“科学与环境中心”2020年的一份调研显示,印度成规模的“垃圾山”多达3159座,囤积的垃圾总重量达到8亿吨。
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周边环境,污染空气与水源。环球时报曾援引BBC报道指出,巨量垃圾废料在分解或腐烂的过程中会释放出甲烷、硫化氢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形成火灾隐患。
2016年3月,迪奥纳尔填埋场发生大火,一连烧了好几个月,导致孟买市终日烟雾缭绕。BBC在2021年报道称,迪奥纳尔垃圾填埋场是印度占地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处“垃圾山”,它早在1927年就开始投入使用。堆积在此处的垃圾已经超过1600万吨,山体高度达到36.5米,占地面积超过120公顷。
据《印度快报》报道,因为频发火灾,严重影响健康,迪奥纳尔填埋场附近社区的居民曾于2008年发起绝食抗议。据印度“DNAINDIA”网站报道,该地附近的婴儿死亡率极高,达到了每千人中就有60至80人死亡,是整个城市平均水平35.2‰的两倍。
而另一个超级填埋场——新德里的加济布尔垃圾场同样安全隐患众多。
2017年10月,一场大雨引发该“垃圾山”部分坍塌,导致两人死亡,其中一人就是Rammurti最小的19岁的儿子AbhishekGautam。加济布尔垃圾场于1984年投入使用,在2019年就已经超过了65米,占地约等于40个足球场,曾被媒体形容为“当地不光彩的新地标”。
同时,频繁的火灾和垃圾产生的有毒液体对当地空气和水源造成严重污染,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水传播疾病。其中儿童受害最深,时常生病,包括哮喘、急性呼吸道感染、发育迟缓、霍乱、小儿麻痹症。
居民的贫穷助长了“垃圾山”
没有有效的垃圾管理办法是其“垃圾山”不断形成的重要原因。
以德里为例,随着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服务却没能满足增长的需要。每天巨量产生的垃圾没有进行无害处理而是直接填埋。东德里市政公司首席工程师P.K.Khandelwal称,只有约一半垃圾被转化为能量或堆肥,剩下的就留在那里腐坏。
印度总理莫迪曾在世界环境日的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然而,政府却行动迟缓。
德里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管,而政府由不同政党控制,这导致了垃圾问题的解决阻碍重重。即使制定了规则,执行起来也很困难,而违反者往往轻易就以行贿来躲掉了惩罚。
更重要的是,“垃圾山”关系到很多印度穷人的生计。据印度新闻网站TheNewsMinute报道,全印度大约有150万至400万就靠着捡破烂赚钱,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出身低微,没受过像样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技能。
19岁的女孩法哈(Farha)就是其中的一员。BBC在2021年报道称,每日清晨,法哈都会准时出现在孟买市郊的垃圾填埋场,等待垃圾车前来倾倒,然后再从中挑拣出塑料瓶、玻璃制品和金属丝线,送到废品收购站换钱。她说:“即使疾病没有杀死我们,饥饿也会。”
社会组织“联合居民联合行动会会长”AshutoshDikshit指出,对许多居民而言,眼下最重要的是每天怎么吃饱肚子,怎么给家人找到片瓦遮身。
因此,在要求处理“垃圾山”的抗议者和要求保留的居民之间,政客们一旦作出决定,势必要得罪一方,他们不愿意为此担责。但现实情况却是,政府采取的都是短期的垃圾管理方法,而不是居民能长期获益的解决办法,因此垃圾场只能继续增多。
斥资万亿的环境改善计划可行性还未知
垃圾危机下,莫迪领导的执政党从2014年启动了名为“清洁印度任务”的项目,分为“乡村清洁运动”和“城市清洁运动”两个阶段。2021年10月,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该项目进入“2.0阶段”,新阶段的政府工作将重点围绕“无垃圾城市”以及全面净化城市水源两大主题展开。据悉,莫迪政府计划为“清洁印度运动2.0”投入大约1.41万亿卢比(约合12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然而,对于印度政府的雄心壮志,不少环境专家表达了质疑。“科学与环境中心”副经理西德哈斯·甘希姆·辛格表示,政府的环境计划可能在中小城市还行得通,但大城市中现存的超级填埋场垃圾体量过大,很难被人工手段“消化”掉。
据新华社报道,根据印度政府环境监管机构的数据,印度2020年产生的塑料垃圾超过410万吨。另据有关部门的非正式统计,印度每年总共产生6200万吨垃圾。因此,靠着拾荒者来处理庞大的垃圾绝不是一条可行之路,必须要有新技术来协助解决垃圾过量问题,并降低垃圾填埋场和焚化炉使用。
九派新闻记者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