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六医院援沪医疗队领队:我曾是患者,不想让更多人感染,要跟新冠死磕
武汉市第六医院援沪医疗队护理组长李莎,已经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值了两次夜班,从晚8点到凌晨2点。
她注意到,有些患者比较安静,“他们感染新冠后,心里还是有一定恐慌,需要给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当然,也有不少心态好的患者,有阿姨会找她聊天,一个小朋友给他们写了感谢信,让她很感动,“交接比想象得要顺利”。
3月30日,武汉市第六医院下达了自愿申请援沪的通知,最初名额只有15人,结果大约一百多人报名。后来名额增加到了24人,由4名医生和20名护士组成。
“我们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积极。”副院长王小江对九派新闻说,第一个报名的是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城。
江城曾是一名新冠患者,双肺全白,一度出现呼吸昏厥,住院整整50天。
“说实话,我比其他医护人员还要怕新冠,因为毕竟是这么走过来的,不愿意再经历一次,真的太痛苦了,所以我也不想让更多人感染新冠。”江城对九派新闻说,“我可能跟新冠有缘,上一次被它干倒了,这次我把它干倒。”
4月6日,湖北援沪医疗队在清点人员名单/新华社
【1】15个名额,100多人报名
副院长王小江
接到任务后,我组织人员、联系物资,把医疗队员送上火车。上海疫情,我们应该去帮助,这是责任,更是感恩。
我们的医护人员都非常积极,3月30日院里下达了自愿申请援沪的通知,最初名额只有15人,通知下达后,大约一百多人报名。后来应省里指令,名额增加到24人,其中有4名医生和20名护士。
第一个报名的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城,这一次他扛起了六院援沪医疗队领队的大旗。医疗队的24名医护人员,均有抗疫经验,不管是技术还是心理承受能力上,都比较强。
他们除了按报名的先后顺序,也从专业上做了安排,4名医生分别来自呼吸、心血管、神经、消化科室,怕患者有其他基础病。
由于火车载量有限,医护随身带了两天的防疫物资,以及一台监护仪、一台除颤仪,还有一个急救箱,之后再通过货运补充物资。
医院有一些双职工,也很积极地去援沪,把小孩送到长辈家里。在确定名单后,医院也要和医护人员的家属逐个解释并征得理解,“这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
援沪医疗队抵达上海后,我们都有保持联系,他们家里有什么事情,医院也会出面协调处理,这两天寄去了一些生活物资。这次,我们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去支援上海,希望队员们尽早凯旋归来。
【2】我曾是新冠患者,不想让更多人感染
援沪医疗队领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江城
我曾是一名新冠患者,双肺全白,一度出现呼吸昏厥,住院50天,那是不敢回想的痛苦。生活上的护理都靠我的同事们,当时想的是,我要活下去。
因为新冠康复者血浆有治疗想过,出院后我进行了两次血浆捐献。作为重症患者,我到去年夏天身体才算完全康复。出院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每次咳嗽肺部就很疼,觉得胸闷气短。
说实话,我比其他医护人员还要怕新冠,因为毕竟是这么走过来的,不愿意再经历一次,真的太痛苦了,所以我也不想让更多人感染新冠。我跟医疗队队员们每天反复强调防护。
防疫物资现在很充足,我们带了一批,卫健委也发了我们一批,就是生活物资比较匮乏。出门在外不是单纯地上班,团队吃饭、喝水,包括垃圾袋、筷子都要想办法去弄,周围商店关门了,酒店人手很少,因为一些员工在家隔离,女队员生理期卫生用品用完了,只能互相借。酒店现在不能开空调,像蒸笼一样,我们也没办法。
我们昨天(7日)中午12:30出发,晚上10点回到酒店后开会,讨论工作改进,特别是疫情防护的问题。昨天大概休息了4个小时,我们护士最可怜,起床后就忙不停,昨天都没怎么睡。
上海疫情中,变异株奥密克戎BA.2传播力度极大、隐蔽性极强,病人基数变大,重症病人的数量就会变多,所以需要赶紧控制,年轻人可能还好,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令人担心。
这两天在方舱医院,有个老年患者本身有心脏病,我们也开了药,观察心率变化,因为方舱医疗条件确实有限,还是考虑转到相关定点医院。其他感染者心态都还好,都是轻症,身体状况不错。大家都非常友善,互相帮忙,就是觉得有点无聊没啥事做,只能刷手机。
我没事就在里面巡视到处转,因为穿着防护服闷热不透气,坐一小时身上会全汗湿,走动起来还能有点风。
医院下达通知后,我立马报名援沪,我可能跟新冠有缘,就想跟它死磕到底,上一次被它干倒了,这次我把它干倒。这次,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新冠。
这几天看到上海街道空无一人,房子里全是人,希望上海能赶快好起来,恢复正常生活。
【3】小朋友的感谢信,让我感动
援沪医疗队护理组长李莎
我已经值了两次夜班,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主要负责护理工作、院感物资和人员调配。在方舱医院的6个小时,不能吃喝,因为不能上厕所。现在防疫物资很充足,但反复穿脱防护服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7号我们需要换酒店,当时3个男同事都进舱了,我们十几个女孩子把37箱物资全部搬完,搬完物资后,又开始进舱了。
昨天大概睡了四五个小时,这两天工作挺多的,接下来可以稍微缓冲下,后天进舱。
方舱医院的患者还是比较沉默寡言,我觉得需要给他们做好心理疏导。他们感染新冠后,心里还是有一定恐慌。当然,也有心态好的患者。有个二年级的小朋友给我写了感谢信,让我们很感动。
很多年纪大的叔叔阿姨都挺好的。今天早上我们发完早饭,一些阿姨就走过来跟我们聊天。有个阿姨早上还锻炼了下,恢复得挺好,说不定过几天就能出舱了。
方舱医院之前是上海本地的医护在接管,我觉得交接比想象中顺利。患者对我们都很挺友好的,一直在不停地感谢我们。
接到援沪通知时,我心里有点忐忑,但上海人民可能需要像我这样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就想着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抵达上海的第二天,我们就去社区采核酸。我们医疗队共24人,加上当地社区卫生院约10人,从早上10点到下午三四点,共完成约2万名居民的核酸采样工作。采核酸的护士都非常有经验,一个人3小时可采500人。
这几天上海每日新增病例很高,肯定是有点担心的。现在上海的轻症患者较多,我们还是有信心战胜新冠的。因为奥密克戎传播极快,我对我们的队员在防护上要求很严格,一定要零感染。
九派新闻记者李沐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