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远在他乡的广西人感叹:最是难忘故乡那口酸

2024-04-09 10:37:00 - 广西新闻网

转自: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美味三月三相约酸嘢摊·乡愁篇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记者黄占玲钟丽娅练才榕

对于许多广西人而言,有时候乡愁不一定是一碗米粉,还可能是一份酸嘢。南宁人想念的可能是阿姆夹李果;桂林人惦记的可能是藏在灶台下的老酸坛;而柳州人怀念的,也许是装满酸嘢的小推车。

有时候,酸嘢不仅是酸嘢。对于年过八旬的黄老太太而言,酸嘢是时光馈赠的礼物,能让她在远方的孩子感到开心;对于定居异地的龙女士而言,酸嘢是对故乡的思念,让她永远不能忘怀;对于90后小韦来说,酸嘢是她异地拼搏的一丝慰藉。

难忘故乡的味道

今年81岁的黄女士,做得一手好酸嘢。她是河池南丹人,买过她酸嘢的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喜欢喊她一声“黄阿姨”。上世纪90年代初,黄女士来到南丹县城生活,在县城的新华书店旁,开了一家酸嘢摊。

不少远在他乡的广西人感叹:最是难忘故乡那口酸

当时,在南丹,售卖的酸品食材大多只有萝卜、豇豆。黄女士在自己的酸坛子里加入了洋姜、蕨菜、洋葱等,还将马蹄、菠萝、苹果等水果进行腌制,大受食客喜爱。黄女士说,自己的酸嘢之所以受欢迎,“独门秘籍”是放“海宝水”——用红糖或白糖加水煮开,放在瓦罐里直至水面结上一层白沫,就是“海宝水”。

“黄阿姨家的酸嘢便宜又好吃,是我们的最爱”“我们是吃她的酸嘢长大的”。随着名声传开,黄女士的酸嘢越来越受欢迎。随着一代代人逐渐长大,她的酸嘢也不再只是一种食物,而成了“来自家乡的这一口”。

有些人上幼儿园就开始吃黄女士的酸嘢,后来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就带着孩子去吃;有些人胃口不好,吃不下饭,吃黄女士的酸嘢,能多喝一碗粥;有些人搬走了,又专门赶回来,去吃她的酸嘢。对于部分食客而言,黄女士的酸嘢早已成了童年的记忆、故乡的味道。

一口酸嘢解乡愁

龙女士在深圳定居20多年,她的老家在柳州融安县。每年春节回老家探亲,龙女士总会光顾一家开了40年的酸嘢铺——杨婆佬酸品店。龙女士说,她从小就吃这家酸嘢,现如今远离家乡,成家立业,已为人母,最忘不掉的还是这一口。

不少远在他乡的广西人感叹:最是难忘故乡那口酸

这家酸嘢店是融安老字号,从1983年开始摆路边摊,2000年搬进铺面,已经历了两代人。创始人杨婆佬去世之后,儿媳妇接手了店铺。融安人陈女士说,这家店让人着迷的地方在于,仅萝卜就可以做出很多花样,比如酸萝卜丝、酸萝卜丁、酸萝卜条等。还有应季酸嘢,如莴笋酸、桃子酸、刀豆酸等,很受食客喜爱。

不少远在他乡的广西人感叹:最是难忘故乡那口酸

“杨婆佬的酸品,酸中带甜不刺激,连酸水都可以喝光。”龙女士说。在她看来,最难得的是,数十年来,这家店的口味始终没变,永远是记忆中的那样,就像故乡,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它永远等在那里,从未改变。

游子心底的慰藉

90后小韦是玉林博白人,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前往深圳、宁波、常州等地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出差换驻地,很是奔波。

有一次,小韦发高烧,突然很想吃家乡的红糖酸嘢,男朋友到处帮她寻觅,叫了几种酸嘢外卖,都不是她想要的味道。最后根据她的描述买来青芒果、番石榴等,给她复刻记忆中的味道。

不少远在他乡的广西人感叹:最是难忘故乡那口酸

“说实话,做得没有家乡味,但吃到的那一刻,还是泪流满面。”小韦说。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她就特别想家,想回去看一看,“不需要去看什么好看的风景,坐下来,吃点酸嘢,吹吹家乡的风,就很开心”。

2023年春节,小韦回到了阔别3年的家乡博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当地老字号——李记酸嘢寻味。春节期间,李记酸嘢摊前人挤人,她和朋友挑好爱吃的品种,付了钱,领到一张号码牌后,就和朋友去文化路逛街,一个多小时之后,才回来领酸嘢。“每年的春节,酸嘢摊的客人是最多的,但为了这一口,我们都愿意等。”小韦说。

离家返工那天,小韦特地起了个大早,打包了满满一盒红糖酸嘢带在路上吃。在高速路上,小韦一边吃着酸嘢,一边看着逐渐模糊的家乡,她想要赶紧吃完,免得过了赏味期;但是又舍不得都吃完,怕吃完了,家乡的滋味也跟着消失了……

在小韦看来,家乡的红糖酸嘢不仅是那口美食,更是藏在心底的慰藉,是自己努力拼搏、不断向前的陪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