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同堂”!他们把“悠悠水磨腔”唱进年轻人的心里

2024-04-09 16:22:17 - 东方网

转自: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4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董浩云航运博物馆传出悠悠水磨腔,这场名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的活动堪称“昆曲进校园”2.0版。活动不但邀得蔡正仁、岳美缇、梁谷音、张洵澎、王芝泉、计镇华等国宝级昆曲艺术家助阵,还集结了中生代昆曲名家黎安、沈昳丽以及去年才摘得“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榜首”的胡维露,其中最小的朱韵霓年仅15岁。“五代同堂”的画面让人看到古老昆曲的薪火相传以及将昆曲普及进行到底的决心。

“五代同堂”!他们把“悠悠水磨腔”唱进年轻人的心里

今年是“昆大班”艺术家从艺70周年,酷爱昆曲的国画大师戴敦邦也来到现场,他为老友们送上贴合他们艺术特色和代表角色的戏曲人物画作为礼物。活动由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王悦阳策划并担任主持。

梦开始的地方

时隔多年再度回到校园唱曲、交流,老一辈昆曲艺术家和青年昆曲人各有不同感慨。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直言:“30年前,昆曲最落寞时,我们就是通过校园普及在大学生陶醉的眼神中找回了信心。如今,昆曲的传承保护得到重视,也收获了许多戏迷,但普及仍然是要务。走进校园,能让当代年轻人见识昆曲的美,为剧种传承发展培育土壤。” 

《长生殿·小宴》《玉簪记·秋江》两折是黎安和沈昳丽搭档了无数次的曲目,作为“昆三班”的同学,他们至今记得毕业后第一次参加“昆曲进校园”的情景。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他们为台下的同龄人唱昆曲,那是台下很多大学生第一次看昆曲,那眼神从最初的好奇、困惑到后来的惊艳、喜悦,黎安说:“他们晶晶亮亮的眼睛证明了昆曲的魅力,无需解释,它的美自有说服力。”

“五代同堂”!他们把“悠悠水磨腔”唱进年轻人的心里

“昆曲进校园”既让昆曲遇到了知音,也让沈昳丽交到了好友。有学生时代就被“圈粉”、一路陪伴她成长的戏迷,在没有微博、微信甚至没有手机的年代,她们靠信件联络,友谊长达十多年。

昆曲之美自有力量

4月7日,博物馆小小廊厅里高朋满座,就连两侧廊檐下都站满了人。这场规模不大但含金量十足的雅集曲会吸引了票友、戏迷、学生还有远道而来的昆曲爱好者。

就读于苏州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的李书涵,特地坐高铁从苏州赶来。初遇昆曲是大一,他选修了戏曲评弹鉴赏课,最初只是醉心于昆曲极富文学性的唱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了江苏省昆剧院的《牡丹亭》,孔爱萍的表演让他对昆曲之美有了新的认知:“我记得那次坐在第三排,演到《寻梦》一折,她的眼中含着一滴泪,盈在眼角处,直到唱完了最后一句,它才缓缓流下来,我就觉得这戏——绝了。”

“五代同堂”!他们把“悠悠水磨腔”唱进年轻人的心里

现场也有不少首次接触昆曲的学生。来自贵州遵义的陈柳言正在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读博,来上海整整两年,这是她第一次听昆曲:“虽然唱词我不是很能听懂,但笛子响起来的时候,那份久远的宁静感还是让人触动。”

唱“硬拷”似应考

4月7日,舞台上既有师徒档,也有母女档、祖孙档,“五代同堂”的画面也令人感慨。蔡正仁的小孙女蔡乐艺还在戏校求学,她唱了《铁冠图·刺虎》的【叨叨令】。梁谷音则和外孙女朱韵霓一同演绎了《艳云亭·痴诉》中的【斗鹌鹑】和【紫花儿序】。王芝泉带着女儿王蕾一同登台演唱了《扈家庄》中的【喜迁莺】。张洵澎携手爱徒赵津羽表演了《牡丹亭·游园》的【皂罗袍】。计镇华的《长生殿·弹词》【四转】也让人拍案叫绝。

虽是昆曲进校园的普及活动,但因有老艺术家坐镇,也让中生代和青年演员感受到一份“汇报演出”的紧张。面对台下一众老师,唱着“硬拷”的胡维露感觉自己也像在应考:“这折戏是蔡正仁老师亲授,所以哪怕有一丝一毫的瑕疵也逃不过他老人家的眼睛。”果不其然,一曲唱完,蔡正仁把胡维露叫到身边,细细嘱咐:“其他都蛮好,就是石姑姑的石字,按‘北曲南唱’读作入声字会更规范一些。”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朱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