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公里到9.7公里 中国铁路建设艰辛起步

2024-05-09 09:00:16 - 媒体滚动

从0公里到9.7公里 中国铁路建设艰辛起步

从0公里到9.7公里 中国铁路建设艰辛起步

唐胥铁路建成通车后运行的情景。资料片

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位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内,那里曾是唐山矿修车厂的旧址,也是唐胥铁路“零起点”的所在地。

“自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至今,开滦煤矿已有140多年历史了,其间开创了很多‘中国第一’。唐胥铁路就是开滦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创造的成就之一。‘中国铁路之源头,惟唐胥铁路也’。”博物馆志愿者莫静涛说。

莫静涛是一个铁路机车迷,对铁路既有感情,又有浓厚的兴趣。去年,他主动申请加入了开滦博物馆志愿者团队,为游客提供引导、讲解等志愿服务。在他的热情陪同下,我们开启了这次探寻中国铁路源头之旅。

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诞生,铁路运输的高速度、大运量吸引着不少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兴建铁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铁路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世纪40年代前后,关于铁路的知识才传入中国。

1840年,被称为“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的林则徐主持编译了《四洲志》,并以此为蓝本,委托好友魏源编写《海国图志》。1842年的《海国图志》初刊中,第一次附上了铁路火车图。在风气未开的晚清,人们对于铁路和火车这一“夷技”充满了新奇和畏惧。清政府保守派则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

清政府自己不肯修,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路。

“1874年,英国商人强行修筑了一条由吴淞到上海、轨距为762毫米的窄轨铁路。它虽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铁路,但不被清政府承认,属于非法‘舶来品’,运行不到一年就被清政府‘赎回’,拆除后扔到了海里。”莫静涛说。

1876年,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在勘查煤矿时提出修筑铁路,解决煤炭运输问题。但由于筑路费用太高、地势低洼等种种原因而作罢,改为开凿了一条从芦台到胥各庄35公里长的“运煤河”,原胥各庄因此被称为“河头”。

1881年,开平矿务局平均日产煤300吨,因胥各庄到唐山矿地势陡峻,河水上不去,运输成为瓶颈。唐廷枢再次上书李鸿章“由河头筑硬路十五里,直抵矿所”,意思是从唐山矿区到胥各庄码头之间修一条铁路,把煤从胥各庄运上船,然后走水路。经李鸿章多次斡旋,1881年,唐胥铁路终于破土动工,采用的是1435毫米标准轨距。

那么,何为标准轨距?

据了解,早在蒸汽机车出现前,英国煤矿已经开始在铁轨上运输煤炭,煤车轮距多为1435毫米。“铁路之父”斯蒂芬森建造蒸汽机车时,采用的也是1435毫米轮距,并以此规定相应轨距。后来,英美及其他欧洲国家铁路大都采用了这一标准。1937年,这一轨距被认定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

唐胥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促成了中国铁路轨距的形成,为中国除去了日后换轨的弊端,也为未来铁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81年5月,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开工兴建;6月9日,正式铺轨。

“唐胥铁路铺轨当天还举行了一个庆祝仪式。这天也是斯蒂芬森的百岁诞辰纪念日,李鸿章特意选了这个日子,可见其对修铁路还是很重视的。”莫静涛分析说。

1881年12月,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终于竣工通车。

在修筑唐胥铁路的同时,中国自制的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以及中国第一家机车修理厂,也应运而生。

然而,唐胥铁路通车后不久,清政府以“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为理由,反对使用机车。开平矿务局不得不将火车头卸下,改用骡马拖曳。当骡马拖曳力不胜任时,仍会使用蒸汽机车牵引。

“现在说起马拉火车感觉很荒诞可笑,可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马拉火车在短距离运输上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不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曾有过骡马拉火车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成本。”莫静涛说。

唐胥铁路的建成通车比西方最早修建的铁路晚了半个世纪,但对中国未来创办铁路依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历史的脚步沿着铁轨向前奔跑,注定势不可挡。

如今,在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收藏着30多种百年前的老钢轨。每一根钢轨都承载着一段时期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铁路的起步,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