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请注意:有一种食源性疾病,叫戊肝
封面新闻记者谢杰实习生魏明会肖琪
7月7日,由南充市烹饪协会、民建南充市委直属十二支部主办,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公司支持,“献礼二十大坚守初心匠心”南充烹饪行业健康规范发展交流会举行。
会上,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先进工作者、四川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四川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公共卫生应急专家周仲辉,结合具体医卫实际,和大家分享了一种食源性疾病——戊肝。
戊型肝炎食品从业人员是高危人群
“戊肝,是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而致的传染病。”分享中,周仲辉介绍,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中,戊肝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但忽视并不意味着戊肝的危害不大。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有约2000万人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并导致约30万人出现感染症。中国是戊肝的高流行区。
戊肝的主要传染源有四种:由感染HEV(戊肝病毒)动物内脏或肉制品引起的食源性传播;由刀具、案板等厨具生熟不分,导致动物脏器内的HEV污染蔬菜水果等引起的食源性传播;由粪便污染生活用水而造成的水型流行传播;由粪便或被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源性传播。
“主要传染源中有三种都是食源性传播,所以饮食行业从业人员属于高危易感染人群。”周仲辉介绍,食品从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类食材,当食材被感染,工作人员也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当工作人员被感染后又会成为新的传染源,形成一个恶循环。
他举了个例子,在2014年,某地就因为食堂食物污染,出现戊肝病毒,造成了5名职工感染患病,1名人员死亡。“可见作为与食物密切接触的食品从业人员是戊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将戊肝定义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患有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预防为主守护舌尖上的健康安全
“戊肝是食源性疾病,传播途径多,传染源广泛,危害大。”周仲辉讲解,戊肝会引发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黄疸型患者还会出现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明显升高,重症戊肝患者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预防戊肝,我们主要有三种方式:管理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染人群。”周仲辉说,传播源由于流动性大,往往管理困难,是预防戊肝的难点所在。切断传播途径,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简单可行的措施。比如在做饭的过程中将生食和熟食分开切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戊肝病毒的产生。
他强调:“戊肝的有效预防措施在于接种疫苗。食品从业人员属于易感染人群,接种疫苗将受益更大。”2012年10月,我国在全球率先批准上市戊肝疫苗益可宁,为预防戊肝提供了有效方法。
接种戊肝疫苗好处在哪?他表示,接种戊肝,一是可以增加肝器官的保护屏障,很好地保护自己免受戊型肝炎的侵扰。二是能预防一些因不卫生感染的风险,这对控制戊肝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预防戊肝,接种戊肝疫苗,是食品从业人员对自己的保护,也是不忘初心、坚守匠心的行业操守。”周仲辉表示,只有做好预防措施,才能保证自己和周围人群的健康,守护舌尖上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