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2024-07-09 05:55:49 -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丹东:“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丹东:“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丹东:“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丹东:“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丹东:“实”字当头 “干”字为先

本报记者蔡晓华

核心提示

百舸争流千帆竞,奋楫前行勇者先。

三年行动攻坚之战打响以来,丹东市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总牵引,以不折不扣落实“八大攻坚”任务为主抓手,找准找实打造新时代“六地”着力点,锚定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建设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担当作为,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全力夺取三年行动连战连胜。

抓重点、强攻坚、促落实、求突破,不断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鸭绿江畔、黄海北岸发生着令人激动、振奋的变化。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实现新突破,丹东拼出了成效,干出了精彩,交出了一张分量厚重、提振士气的实干答卷。今年前5个月,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工业用电量3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1%;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2亿元,同比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14.4%。

聚势突破

开放型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6月12日,丹东市举办临港产业投资合作推介会,以“以港兴市,同筑海陆大通道;港产融合,共谋振兴新突破”为主题,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丹东临港集团、丹东港口集团共同对海工装备、物流商贸、加工制造、石油能源、文化旅游五大类8个项目实施重点招商推介,多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

年初以来,丹东市聚焦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攻坚之要、决胜之要,以边境贸易创新发展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到2025年,全市活跃外贸企业要超过1000家,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其中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突破150亿元。

狠抓边境贸易创新发展,丹东市不断扩大进口规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已建成了3个互贸区,互市贸易大数据监管平台投入使用。今年,丹东在扩大进口互市商品规模和开展落地加工上下功夫,用好免税政策,推动东北亚5国外贸商品更多以互市方式入境。

与此同时,丹东持续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扩大出口规模。年初以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览会,推动提升对外贸易活跃度。同时,做足向北开放文章,积极推动出口商品抢占俄罗斯市场。加强外贸企业培育,实施“双量增长”(企业数量、贸易量)计划,发挥外贸出口转型基地和重点外贸企业带动作用。

5月16日交通运输部下发批复,同意丹东港口岸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大东港区口岸临时开放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此项工作是继2023年6月丹东港南1^#、南2^#泊位验收后取得的又一工作成果,为丹东进一步推进沿边开发开放,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提供有力支撑。

丹东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港口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丹东以港兴市和扩大开放的水平。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丹东加快融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去年8月,丹东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进行系统部署,到2025年,要初步形成东北海陆大通道长(春)白(山)通(化)丹(东)通道建设新局面。紧扣这一目标,全市上下狠抓28项具体任务,确保取得实效。

立足把丹东港打造成东北东部重要国际综合枢纽港的目标,丹东加快推进大东港区的建设发展,研究培育航线、鼓励“公转水”“公转铁”等支持措施,发展公海铁联运;进一步加大口岸建设力度,持续推进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创新通关模式。

蓄势赋能

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提速

6月14日,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与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核电应急柴油机关键件和重要件的开发,助推提升核电应急柴油机关键件和重要件的国产化研制水平。

此次签约的大型镦锻曲轴生产线项目,能够将镦锻曲轴长度提升到13米以上,最大重量可达30吨以上,填补了国内中速机大型镦锻曲轴生产的空白。

围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丹东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丹东将狠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丹东市委主要领导说。

继续深化“百企百亿技改行动”,丹东积极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焕发新动能。今年,丹东实施本钢不锈钢硅钢生产线改造等105个技改项目,鼓励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探索新技术、应用新材料,提升产能和竞争力。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0个、典型应用场景100个,培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个。大力发展消费品工业,做大做强纺织服装、食品药品、机械手表等优势产业,支持孔雀手表、凤城老窖、光华酿造等老品牌焕发新生机。推进采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优化硼矿、镁矿、金矿矿权设置和采选工艺。与此同时,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新兴产业上持续用力。

炎炎夏日,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如天气一样火热。“公司经过‘数字智能工厂’改造后,年新增产值1亿元,新增利润1000万元。”公司负责人介绍。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向“隐形冠军”企业目标精准发力。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丹东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年初以来,丹东全力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实施育成中心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丹东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凤城经开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加快引育创新人才,用好中央支持东北人才振兴专项政策,提升3所在丹东高校和中职院校办学水平,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

多项政策措施助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2家。今年前5个月,丹东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4%。

向绿而行

幸福宜居城市建设谱新篇

刚刚发布的一组数据亮出丹东市幸福宜居城市的硬核成绩单:今年前5个月,丹东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152天,优良天数138天,优良天数比例达90.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事关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厚植“丹东蓝”“丹东绿”,年初以来,丹东市持续优化环境质量,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根据空气质量预警启动8次污染天气特别管控,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实施重点断面动态化管理,扎实推进黑臭水体问题整改,组织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安全隐患和问题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四道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4%,东港大沽沟等黑臭水体整治已完成工程量的70%。

夜幕降临,位于丹东新区的金泉四路两侧路灯亮了,白色而柔和的灯光照亮了来往企业职工和群众的回家路。

此前,金泉四路因历史遗留问题未建路灯,部分路段晚间漆黑一片。今年4月,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以补齐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对这一段“摸黑”路实施改造。6月8日,23基路灯建设完成。

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丹东市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今年,丹东市继续深化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老旧小区45个、地下老旧管网327公里,安装智能燃气表8万块,启动四号干线连接路建设,完善原黄海北厂周边地块、爱河大街等城市道路及交通设施,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改造提升万隆体育场和桃源体育馆,推进健身绿道、口袋公园建设,提升国门湾体育公园景观,持续改善机场路口、高速路口、站前广场等进入丹东门户环境。同时,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大干奋斗,拼抢争先,丹东市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更大的担当和作为,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丹东新篇章。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