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 景区里的“一抹红”

2024-07-09 08:00:39 - 媒体滚动

转自:秦皇岛新闻网

碧海金沙党旗红

    —“滨海党建示范带”绘就“红色风景”

从山到海,长城与大海,如同秦皇岛腾飞的两翼。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红色党建的示范带动,恰如蔚蓝大海上的红色风帆,梯山航海,擎旗领航。

山海相连,赤心筑梦。红色基因传承、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创新……走进我市正在高标准、高质量创建的“滨海党建示范带”,一个个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积极推动经济振兴、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故事,感动人、激励人。

向海图强,逐梦而行。碧海金沙间,继往开来的辉煌文化带、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带、闻名遐迩的魅力旅游带、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带,正在红色风帆的引领下,交织绘就美丽动人的“红色风景”。

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 景区里的“一抹红”

“红色驿站”工作人员向游客介绍滑沙的历史。

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 景区里的“一抹红”

“红色驿站”工作人员为游客清理伤口。

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 景区里的“一抹红”

行动不便的老人在“红色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参观景区。

□文、图/本报记者张玫

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坐落于黄金海岸,距离旅游胜地北戴河37.5公里,昌黎县城20公里。

在海潮季风的作用下,这里沿海岸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巨大沙丘,高度达30至40米。20世纪80年代,昌黎县利用这里的高大沙丘尝试开发“滑沙”这种非常有特点的旅游项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把滑沙活动作为一种旅游项目推广的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滑”。

作为我市“滨海党建示范带”首批示范点,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并荣获2023年度秦皇岛市“志愿服务示范点”称号。

琐碎事,简单事,事事关情

在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的展示墙上,有一张工作人员接受游客赠送锦旗的照片,照片的背后,是一个帮助走失孩子“回家”的惊险故事。

“去年6月,正值旅游高峰期,来自天津的一家三口在景区游玩时,父母突然发现自己7岁的孩子不见了。”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治安办公室田英杰回忆起夫妻俩向“红色驿站”求助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是中午11点多,夫妻俩人生地不熟,急得不行。咱们工作人员接到‘红色驿站’通知后全体出动,与警方一起分散到景区各处寻找。”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治安办公室外勤杨柳在海边看到了无助的孩子。由于找到孩子的时候已经是下午,错过了午饭时间,孩子很饿,杨柳见状马上给孩子买了食物,并对他进行安抚。

不只是“丢孩子”这样天大的事,磕磕碰碰、房卡丢失这种“小事儿”,“红色驿站”的工作人员也都放在心上,始终耐心、认真对待。即便每天几十次查监控,即便眼睛酸疼,这些“小事儿”也都是他们心里的“头等大事”。

“作为旅游景区,‘红色驿站’的建立也是为了给游客提供亲情化、精细化的服务,所以我们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无论大小事儿,都不能脱离初心。”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党支部副书记付伟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建立“红色驿站”,景区打造出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职工队伍,“红色驿站”也成为景区开展各项工作的强有力“支撑点”。

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专门设立了党员先锋服务岗,为游客免费提供饮用水、休息座椅、雨伞、轮椅、充电器等各种服务设施;景区讲解、旅游咨询、医疗救护、调解纠纷等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也能做到“有问必答、有难必帮、有诉必果”……

林涛声,老奤儿话,浪漫热情

昌黎老奤方言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语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滦昌小片的一部分。在语速较快的情况下,昌黎老奤方言抑扬顿挫,乐感十足,非常好听。

在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走上通往滑沙区的木栈道,游客就开启了一段“声音里的旅行”,你会听到前前后后的游客不停地念叨着“螃客”“蚂楞”“黑介”……360米的木栈道,以“来且”相迎,到“欢气”登顶,这特有的浪漫彰显着“老奤儿”的热情。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它凝练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人间烟火。”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副经理段惠梅向记者介绍,多年前她去广西考察,看到当地将语言和旅游结合起来,她立刻想到了自己家乡这“奤儿里奤儿气”的昌黎话。

“普通话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老奤儿话竟然能总结出12种声调。抛开语言历史不说,游客一边走一边读,增添乐趣的同时还能让大家多了解了解咱们昌黎。”段惠梅说。

走在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即便是炎炎夏日,游客依然可以感受到习习凉风。“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占地600亩,森林覆盖面积高达80%,主要以槐树为主。景区道路穿林而铺,这样既可以保持空气清新,也能够为游客遮挡阳光。”付伟说。

“这是一片上世纪50年代的‘知青林’。去年5月,我们依托这片槐树林举办了‘槐花节’,邀请游客一起品尝槐花蜂蜜,制作槐花馅饺子,反响非常好。”来到一片槐树林前,付伟介绍,有了首次“槐花节”的成功作基础,明年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准备纳入一些非遗文化元素,连同“槐花节”一起,更好地展示当地的文化风采。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要结合本土特色、挖掘本地文化,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付伟表示,无论是方言的挖掘,还是“槐花节”的举办,旅游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利用“红色驿站”一线工作的优势,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将更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地将地方民俗文化和生态资源相结合,更快、更好地推动景区建设跑出加速度。

学历史,懂坚守,力学笃行

“原来这是自然形成的沙丘,我还以为是人为堆起来的呢!”来自廊坊的学生肖子轩听完讲解后,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以前,暑假的时候跟父母来过这里,体验过滑沙,但今天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我国滑沙的发源地。”

20世纪80年代,昌黎县决定利用黄金海岸的高大沙丘,尝试开发“滑沙”这种非常有特点的旅游项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早把滑沙活动作为一种旅游项目推广的景区,被誉为“天下第一滑”。

去年5月,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专门打造了一日研学课程,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了解滑沙的历史,学习地理知识,通过射击、小型徒步等项目,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在5D电影《海底世界》中领略海洋的奥秘。

“研学活动自去年5月推出后,得到唐山、承德等市家长、学生的认可。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接待了4000余人次。”段惠梅说,在不影响地貌结构和环保的基础上,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准备再多开辟两个研学点,希望通过研学活动将地域文化、滑沙历史和昌黎黄金海岸的优美风光进一步地推广出去。

“其实在这里学习的不仅是学生,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在如何更好服务游客的路上力学笃行。”走在沙滩上的付伟说,这片沙滩她不知已经走了多少遍。

每年开园前一个月,这些沙子就要不停地清理,先用机器清理三四遍,再用人工手动清理。由于景区的工作岗位大多在户外,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的职工非常辛苦,用他们的话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雨、刮风一身沙。”

或许正因自己淋过雨,所以定要为游客撑起一把伞——

“通过‘红色驿站’党员的帮助和联系,可以形成多个职能部门联动的效果,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付伟说,只有团结协作,有一支凝聚力、战斗力强的队伍,才能更好地服务游客,带动景区向上发展。

昌黎县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红色驿站”: 景区里的“一抹红”

“红色驿站”外的标语温暖人心。

编辑:韩冰

责编:李志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