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分享扶贫支教体会

2024-07-09 07:04:52 - 旗帜微平台

2000年10月,刚走上工作岗位3个月的我被全国政协机关安排赴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静乐县扶贫支教。作为一名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毕业生,作为一名自小在南方都市中长大的女性,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第一次踏上了北方陌生的黄土地。

中央和国家机关年轻干部分享扶贫支教体会

尽管临行前对即将到来的生活作了种种设想和准备,但现实还是给了我当头一棒。我所处的是一个贫瘠落后的小山村——娑婆村。在那里,一碗撒了盐的土豆块便是我的一日三餐;老鼠出没的破旧小庙是我的栖身之所;歪歪斜斜的石块儿堆成的露天厕所只有半人高;而为烧“地老虎”(一种当地烧火用的土炉子)取暖,我经常被熏得灰头土脸。比起艰苦的生活条件,封闭的生存状态更让人难以承受:没有电视,没有报纸,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甚至连当地学生们所说的话,我也听不太懂。此时的我,仿佛跌入了一个深深的谷底,只有通过拼命写信来倾诉和排解内心的苦闷,在与外界的沟通中获得心灵的安慰。

在与环境的角逐和自身的竞技中,我终于意识到,贫困和孤独其实并不可怕,态度是可以改变一切的。态度一旦改变,处境也会随之改变。艰苦的生活、封闭的环境,更能培养我的耐心和勇气,就像野草丛生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出美丽的花朵。于是,我开始重新面对这一艰辛的航程,决心把它作为一次历练的机会。我清醒地意识到,扶贫支教是我们深入基层、磨砺意志、服务奉献、增长才干的重要方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从此,我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投身教学。在教学和日常交往中,我发现山里的孩子比想象中要聪明得多、可爱得多,他们个个都是大有潜力的好苗子。为了帮助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我争分夺秒地工作,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一鼓作气带了两个毕业班的课程,每周课时多达20多节。毕业考试前夕,更是加班加点,每周课时高达30节。有好几次由于体力不支,险些晕倒在讲台上,但我从没因此要求减少一节课时,因为面对的是一群我最喜爱、最充满希望的孩子们!在没有电、没有暖气的冬日里,我经常点着蜡烛,把冻僵的手指头并在一起,用拳头攥着笔加班加点批改作业,因此被老师们笑称为“冰人拄着冰拐杖”。尽管外面是冰天雪地、寒风呼啸,我心里依然充满了温暖,我深知只有全心全意教好孩子们,才能对得起他们含辛茹苦的父母,才能对得起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面孔,才能对得起组织的期盼和自己的一片赤诚之心!

课余,我还跟着班上不少穷苦的学生翻山越岭去做家访,目睹了不少家庭真实的生活状况。在我所走访的村落里,有的地方从未通过电,有的地方水源已近枯竭,有的地方根本无法通车……我深知,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发愤图强,才能改变命运。而这对于我来讲,则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意味着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多年前的几百个日日夜夜,使我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去了解国情、体验民情、收获感情。而今,回忆往昔扶贫峥嵘岁月,不变的是满满的信念,升腾的是满满的自豪!千年夙愿、百年逐梦,就在这片曾被称之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土石地上,党带领人民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攻坚克难、踔厉奋发,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使“小康”这一承载着美好生活梦想的词汇,第一次成为这片土地上全体人民真实的日子,第一次成为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稳稳的幸福。从连电路、通水源、平道路、联通信,到办学校、保医疗、兴文化、促科技;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到着力打造“生态娑婆、和谐娑婆”,党带领娑婆人民一天天、一年年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深深镌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如今,全面小康的壮美画卷已经舒展开来,中国共产党人兑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激荡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崭新气象。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以使命必达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更为恢宏绚丽的篇章!

(作者单位:全国政协机关服务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