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质生产力①丨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理解和推进新质生产力

2024-07-09 09:27:24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按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难点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即日起,中国经济时报推出“解码新质生产力”栏目,约请国家高端智库等权威机构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理论探讨及学理分析。

解码新质生产力①丨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理解和推进新质生产力

■李海青刘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坚持新发展理念,不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是无法孕育新质生产力的。从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到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再到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调,这一思想认识的逐步推进,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也表明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越来越走深走实。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理解和推进新质生产力,是把握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钥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应时代之需,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指引,是确保新时代新征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科学理念。新发展理念表明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

新质生产力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具体而言,与传统生产力形成鲜明对比,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创新意味着要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劳动者以实现生产力的创新,同时要推动劳动资料尤其是生产工具的创新,而新型劳动者与新型劳动资料相结合又必将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形态,进而奠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协调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它要求在空间上实现各区域、各领域协调发展,在时间上形成当前和长远协调发展,具有突出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特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主张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速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形塑先进生产力质态。开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提条件。新质生产力要求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作为发展的新环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内外联动,特别是要强化与其他国家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强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共享是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内涵,共享解决的是公平正义的问题,体现的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而发展新质生产力说到底就是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激活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发展数字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相较于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增添了提升经济发展普惠性的新内容,使发展成果能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新时代以来,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自觉。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绝不能零敲碎打,而是需要整体统筹、科学决策、系统谋划。具体而言,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先进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如何屹立时代潮头、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看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谁能实现科技先行,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敏锐洞察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强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要突出战略需求导向,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齐头并进,在基础研究上久久为功,不断创造从无到有的开创性成果。同时,要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第二,要以优质人才为支撑,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新”,关键就在于参与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更多涵盖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等在内的科研团队,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的“组合拳”。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强化产学研协同发力,完善多主体育人机制,培育符合学科交叉、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要优化激励机制,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头衔的僵化思想,尤其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应急技术攻关中“当主角”,激发青年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要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加快培育“高精尖缺”科技人才的同时,塑造一批具有高素质技术的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等,进而打造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第三,要以产业为载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科技和人才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最终落脚点。因此,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必须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功夫。首先要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要持续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发展数字经济所需要的经济法律体系、配套市场环境等,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同时,也要激发企业在推动产业智能化发展中的巨大潜能,既要引导大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走在前、做示范,又要不断完善支持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激励机制,形成经济发展的微观动力。其次要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加速绿色先进技术的应用推广,健全绿色发展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依托绿色引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能。最后要推动产业融合化发展。随着数字产业加速发展,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迅速融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这无疑加速了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并由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向未来,仍要继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断健全与产业融合化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

第四,要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赖于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坚持扩大开放和合作共赢,为高质量发展打造全球性的开放生态。要进一步拓展中国产业的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前沿科技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中国能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中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要主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吸引全球优秀科创团队和精英人才,吸收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世界前沿科技经验,提升中国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而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同时,要积极融入和引领全球开放生态,创新优势互补和空间互补的机制,中国要与其他国家共享科研成果、知识技术,推动全球先进生产要素高效流通,提升和优化产业支撑技术和管理模式,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走出去”。

[李海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解码新质生产力①丨从新发展理念视角理解和推进新质生产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