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牵线搭桥” 校企“双向奔赴”——四川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智助企”项目初见成效

2024-07-09 09:47: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工网

今年6月,一场别开生面的推进会在遂宁召开,2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200余个企业需求项目,共谋“创新、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这是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扎实推进“引智助企”项目的生动缩影。

“引智助企”项目是什么?对促进校企合作有哪些帮助?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又面临哪些困境?近日,记者联系采访多位参会人员,探寻四川工会如何“牵线搭桥”助力校企合作,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

工会“牵线搭桥” 校企“双向奔赴”——四川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智助企”项目初见成效

工会“牵线搭桥”,让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今年,全国总工会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全面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聚焦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解决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技术难题。这与省教科文卫工会自去年起开展的“引智助企”项目不谋而合。

2022年,省总工会制定十八条措施,助力“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省教科文卫工会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发挥系统工会联系和服务院校高级知识分子众多、人才资源显著的优势,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多次深入高校走访调研,省教科文卫工会了解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困难、高校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以生产实践。与此同时,在乐山市沙湾经开区蹲点的工会干部发现,经开区部分企业面临技术迭代落后、资金流动性差、企业管理乏力、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也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发展问题。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引智助企”项目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就是省教科文卫工会、各院校工会和有关部门,扮演院校专家与企业之间的‘红娘’的角色,目的是搭建平台,助力专家教授与企业‘牵手联姻’,邀约专家为企业当好顾问、智囊,从而助力‘拼经济’。”省教科文卫工会主席王俊兵形象地比喻道。

去年6月,“引智助企”首个项目在乐山市沙湾区顺利启动,工会梳理了企业3大类25项需求清单,组织51名专家教授定向服务,最终校企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课题33个。同年12月,省教科文卫工会趁热打铁,在自贡召开项目推进总结会,20余位专家学者与30余家自贡企业负责人深度交流,洽谈合作课题。去年全年共推动企业与专家互动逾百人次,“引智助企”项目已初具规模,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6月,为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引智助企”项目工作,由省总工会主办,省教科文卫工会牵头承办的四川省“劳模工匠助企行”暨“引智助企”共促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会(以下简称“推进会”)在遂宁落地。为期3天的活动,效果显著,成果颇丰。

校企“双向奔赴”,让合作之花接续绽放

“本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内容丰富,我司在活动中能与劳模工匠成功签约,备受鼓舞……衷心感谢省、市工会对我司的关心支持与信任。”6月20日,在遂宁召开的推进会结束当晚,四川金山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君在微信上向泸州市教科文卫体工会主席刘平发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5月27日,在收到推进会邀请后,泸州市教科文卫体工会火速梳理各区(县)总工会和市直属企业报送的需求清单,并逐一致电企业了解情况,很快就有7家企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愿。四川金山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当得知工会为其推荐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彪是四川科莱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中心副总经理时,郭晓君激动不已。“这就是我要找的对口专家!他所在的科莱电梯本来就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这下关系更加密切了,这个活动我必须参加!”

然而,报到当天郭晓君被客户要求陪同到成都考察项目。那天早上他6时许就拉着客户来回跑了近600公里,等考察结束返回泸州时已是20时许。而从泸州到遂宁还有100多公里,身心俱疲的他有些犹豫,还去不去参会呢?最后一咬牙,还是连夜奔赴会场。

事实证明,这一咬牙坚持是值得的。当晚,郭晓君与刘彪一见如故,聊得十分投机,就技术创新、人才培训等话题一直聊到了第二天0时许,临走时,两人还意犹未尽。

会后,郭晓君与刘彪达成合作协议,聘请其为公司技术顾问;邀请他每年到公司进行一次劳模事迹宣讲;每年对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两次技术培训,并且组织参与技术考试评级。

6月6日,推进会召开的半个月前,成都中医药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宋岚收到省教科文卫工会发来的包含遂宁、眉山、泸州等市教科文卫体工会及省机电冶煤工会收集的100余项企业需求清单,随即把相关药企筛选出来,并积极邀请各院系的教授团队参加。

今年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创新研究院、交叉学科研究院教授吴纯洁一直致力于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他认为这是个推进成果产业化的好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应邀参加。活动当天,吴纯洁团队先后走访调研了4家遂宁的药企,他围绕花椒全产业链方面的研究经验,让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深受启发,双方一拍即合,就白芷精深加工达成技术支持的合作意向。

“对于我们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来说,工会给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一定要抓住机会。”来自乐山市沙湾区的四川省邦友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建华对“引智助企”项目赞不绝口。他表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直接购买的技术成果不一定合适企业发展,而与高校专家团队合作研究课题,在长期的深度磨合下形成优势互补,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引智助企”项目自去年在乐山开展以来,在不断的实践中积极调整工作思路,从当初的“促进企业技术发展”逐渐转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来。今年,遂宁推进会上特别增设了“推动企业与高校加大毕业生培训实践和人才录用方面的工作联系”的工作内容。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高素质人才支撑,目前新能源、锂电池行业发展较快,这方面的人才缺口比较大。”成都工业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张博表示,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与质量位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推进会期间,在校工会常务副主席胥宏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对接了遂宁、泸州等地区的优质企业,在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并邀请优质企业春秋季到学院开展校园招聘,希望能进一步实现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建立长效机制,共绘多方共赢新画卷

“在工会组织和协调下,专家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接多个企业,达成合作的效率大大提高了。”这是四川大学工会副主席吕海涛此次参会的最大感受。自“引智助企”项目工作开展以来,每场活动他都积极组织各学院老师参加,“这个项目是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做得细了,这次部分企业阐述的需求和困难更具体,我们找专家也能更对口。”

毫无疑问,企业唯有清晰地明确自身需求和困境,专家才能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然而,在收集企业需求的过程中,刘平发现很多中小微企业只知道在既有赛道上埋头生产,创新发展思维不够,以至于往往提不出需求和问题,她深感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是缺乏科研创新的引领。对此,她建议,可以通过工会组织网络建立校企“朋友圈”,定期推送高校专家研究课题和科研成果名目,点对点派送高校专家为企业调研“诊断”发展问题,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明确需求,最终达成合作,破解发展难题。

目前,“引智助企”创新项目已初步探索建立“省总工会及产业工会牵头统筹、各级院校工会牵线搭桥、相关政府部门和以及市州各级工会搭台唱戏”的模式,并制定了《四川省教科文卫工会“引智助企”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然而,尽管工会和有关部门牵了红线、搭了戏台,但从达成合作意向到促成实际合作,还有一段路要走。

遂宁推进会结束后,西南交通大学工会副主席马德芹一直着手推进学校专家教授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联系,在后续的联络工作中,他发现“校企科技合作机制不健全”和“企业需求与高校供给不匹配”是“引智助企”项目在促成合作上面临的两大困境。

“从高校的角度来看,科学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具有不确定性,然而企业对高校科研的投入渠道不完善、收益分配不明确,导致校企科技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另外,从科技成果上看,高校的科技成果通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单一性,而企业对成果的需求通常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且高校的科技成果通常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意味着市场应用前景不明确,企业投入生产具有一定的风险。”马德芹谈道。

吴纯洁对此深有体会,“企业希望科研成果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立马就把问题解决了,然而技术的突破和创新需要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尤其是产业化的过程有很多配套的技术需要同步发展成熟。”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高校专家技术成果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如何也是企业考虑的因素。“我们产业技术相当复杂,大工序有接近40道,小工序就有100多道。”作为一家位于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科技型制造企业,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表林涛希望未来高校专家能够进一步深入产业一线实地考察新技术能否在企业实现成果转化。

“目前我们已基本在校企间建立从点到线的联系,而要以点扩面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如何让专家和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和有效的沟通,形成长效机制,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王俊兵说。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四川工会正探索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校企合作,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征程上,推动更多高校和省内企业相互交流合作,实现更大规模的多方共赢。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黄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