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长城讲作文

2024-07-09 15:36:03 - 北京晚报

我在长城讲作文

苏文洋和小记者们合影摄影:吴万涛

▌苏文洋(北京)

好友吴万涛介绍我认识了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王勤刚。王总请我给扬州日报小记者首都研学营名家大讲堂讲一节作文课,内容就是40年前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我一口应承,因为我从今年春节过后就在准备给北京的小记者们讲课。

我有两个挺靠谱的朋友,春节后请我喝了一次小酒,邀我给同学们讲几次新闻采访与写作。后来,北京晚报的领导告知我今年要纪念“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40周年。两个朋友跟我确定了授课内容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事有大谬不然者。两个朋友黄鹤一去,没了下文。好在功不唐捐,备课内容仍然派上了用场。起大早赶晚集的事情司空见惯,起大早赶不上集的也不止这一桩。

扬州小记者班的讲课定于6月27日上午11点左右。同学们上午游八达岭长城,紧接着在一座办公小楼二层会议室听讲。

要给受众一碗水,讲者至少要准备一桶水、一缸水。考虑小记者班的同学们都是少年人,恰巧《北京青年周刊》当天发表采访我的文章,配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40年前我在一、二期修复工地上的留影,另一张是40年后我站在焕发青春的长城上。图片说明特别提到我的戏言“归来仍是少年”。我确定这节作文课的题目是《长城与少年》。不但拉近孩子们与长城的距离,还要拉近我与孩子们的关系。

幸亏有了这个开头。一见到小记者,我心里暗吃一惊:真小啊!一问得知,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我告诉同学们,在古老的长城面前,不管年龄多大,大家都是少年。

话锋一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如果加上无限遥远的未来,今天的长城在你们心中拟人化是多少岁?因为时间关系,不在课上讨论,算是一个课后作业。

此时,我开始抒情:请同学们见证一下历史时刻,就在今天,就在此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万里长城永不老!提出这个口号之前,先问问同学们听过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吗?“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居然有同学听过,要知道这首歌可是40年前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的,只是近些年很少唱了。

讲课、写作,最好是熔文史哲于一炉。我告诉同学们,不必急于对长城做哲学上的思考,那是他们若干年以后做的事情。给他们讲一个网络段子:北大的门卫常常问来客,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很有哲学味道。请同学们有闲暇时不妨思考这样的问题:长城是什么?长城从哪里来?长城的未来向哪里去?

“凤头猪肚豹子尾”。我告诉同学们,这节课可以当做一篇作文,前面就是开头、破题或曰开题,一个意思吧。至于是不是“凤头”,个人有个人的看法。

我给这节课准备的“猪肚”是十个方面:一个主意,两幅题词,三个比喻,四个传说,五大悬念,六元收据,七大影响,八方来信,久久为功,十分欣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堂课有一堂课的讲法,十堂课有十堂课的内容。给同学们讲到四个传说就打住了。还是时间问题。

孩子们真真是了不起的,特别是今天的少年。一上课,我就让孩子们坐姿放松一点,我事先听说他们来京两天多了,十分劳累。只要头脑跟着我讲课内容走,不时产生活的思想就好。当我讲到中国古代关于长城的四大传说,有多一半同学知道。与长城有关的孟姜女的传说,竟然几乎人人知道。现在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比我的少年时简直是霄壤之别。我以为,教育的成效之一,不是把人培养成工具,而是培养成使用工具的人、创造发明工具的人。人猿相揖别,除了人能直立行走,就是人能发明创造和使用工具。不知道现在后一条是否还能成立?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最精彩的表现是在我讲结尾时。我的设计是首尾呼应,既然题目是《长城与少年》,以“归来仍是少年”开篇,结尾当然扣在“少年”。谈少年的诗文浩如烟海,但最激动人心的当属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我怕孩子们不知道这篇雄文,特别请人制作了PPT,在屏幕上打出原文。谁知一问,不少同学竟然能够背诵。简直太了不起了!我请同学们一起重温部分内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但我着重点在最后一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我让同学们试一试:把中国换成长城,是否也可以成立?用李贺的“少年心事当拏云”结束了这堂作文课。(作者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首倡者)

我在长城讲作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