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寿时代的金融,郭晓涛达沃斯论坛详解平安医疗养老内核

2024-07-09 17:20:40 - 第一财经

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达到21%,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另有预测显示,如今超过一半的新生儿能活到100岁以上。面对老龄化加速、人均寿命延长,金融服务行业应该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新需求?

6月25日至27日在大连召开的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关于这一议题的讨论引起国内外与会者的广泛关注,现场座无虚席。作为主讲人,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围绕“长寿时代的金融”分享了当下养老金融服务的机遇挑战,以及中国平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实践突破。

中国平安在养老金融领域的探索已有20多年,致力于打造“富国银行+联合健康”模式的升级版。郭晓涛在论坛期间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中国平安的“保险+医疗+科技”布局正形成“1+1+1>3”的效果——通过贴近市场找准痛点、持续丰富产品供给、引领构建服务标准,能够满足老年客群财务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三维健康需求。长寿时代下,让老龄人口既长寿又“活得健康”,正是中国平安“医疗养老”的核心意义所在。

理解客户的健康需求:“三个50%”和三个服务维度

“根据测算,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15年以后还会再翻一倍,所以规模大、增速快是我们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点,这也对养老服务机构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郭晓涛看来,无论是老龄化程度加深、速度加快,还是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带来人均寿命延长,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会,二者都源于客户需求的变化。

到今年3月末,中国平安的个人客户数已经接近2.34亿,相当于每六位中国人就有一位是平安客户。其中,50岁以上群体接近6000万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是了解老年群体服务需求的重要样本。

郭晓涛介绍说:“我们在客户调研中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总结为‘三个50%’。一是有50%的人对老龄阶段的最大忧虑是健康问题,这远远高于担心资产贬值、没钱养老的比例;二是50岁以上客户医疗健康支出比5年前增长了50%;三是50岁以上群体认为,未来的医疗健康投入和消费还会再提高50%。”

只有真正贴近客户、理解客户,才能找到核心的解决方案。一直以来,中国平安的战略围绕客户需求变化而变化,2023年由“综合金融+医疗健康”进一步升级为“综合金融+医疗养老”。郭晓涛说,随着医疗健康扩展到医疗健康养老,集团也将更加聚焦于长寿时代的核心需求。

他认为,当下老年群体的健康规划有三个层次:财务健康、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其中,财务健康要有钱养老,避免“老后破产”;身体健康意味着高质量的老年生活;精神健康与身体健康相辅相成,能否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照料很关键。

“金融行业本身实际满足的是客户的次生需求,并不是原生需求。”郭晓涛说,市场上现有金融产品仍主要聚焦在财务健康需求层面,但只是让资产保值增值远远不够,还要触及客户的“原生需求”。

中国平安要做的,正是立足综合金融,通过医疗资源+科技赋能,用“金融+”服务让冷冰冰的财务数字变得有温度。“一方面是综合金融,一方面是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二者互相赋能、互相驱动。”郭晓涛说,中国平安的愿景是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和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坚持“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科技赋能战略。

他进一步解释说,通过提供医疗健康养老服务,一方面能够满足客户日常养老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客户购买金融产品的获得感,增加互动。这种相辅相成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形成差异化优势。

通过金融+医疗+科技深度融合,多年的探索已经为中国平安构筑起了区别于同业的核心竞争力。正如郭晓涛所说,中国平安是“富国银行+联合健康”的升级版本,面对居民养老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趋势,各项长板正被越拉越长。

目前,中国平安旗下的子公司都不同程度上参与到了医疗健康养老业务布局中,共同打造服务体系,既包括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等保险公司,也有作为线上商业化平台的平安健康,北大医疗集团则作为专业医疗服务机构提供重要的医疗资源支撑。

“9073”下的“金融+”服务:打破“三无”困境,医养温度触达“原生需求”

国内养老方式选择呈现“9073”(即90%选择居家养老、7%选择社区养老、3%选择机构养老)的格局。在郭晓涛看来,要更好地服务和改善这一格局,最重要的事情正是解决老年人三个层面的健康需求问题。

但当下,国内养老服务依然存在“三无”困境,即没有体系、没有标准、没有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中国平安则直面这些痛点,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构建行业标准等方式逐一击破。

对金融机构来说,专业贴心的养老服务要在好的金融产品上做加法,后者也是强化养老第三支柱作用的重要抓手。面对老百姓在品质养老、健康管理和财富保障等不同维度的需求,中国平安制定了“强财富、护养老、拓保障”的九字产品策略,构建了一个覆盖工作、退休、归老全养老周期的产品体系,同时在期限、支取等产品要素设计上不断进行适配优化,帮助客户实现发展期内的资产保值增值、保障养老支出,并由此逐步过渡到医疗服务阶段。

对养老服务的探索,中国平安一直走在前面。以需求最为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为例,中国平安早在2021年就开始了相关规划建设,推出了1个“三位一体”养老管家+10大服务场景(标准)+1套服务监督体系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所谓1个“三位一体”养老管家,是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医生管家7*24h全天候的管家服务;10大服务场景包括衣、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涵盖数百项居家全场景养老服务,其中针对医、住、乐、护4大核心场景搭建四联体服务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构建起一系列行业服务标准;1套服务监督体系可实现“五管十维”的监督,严格管控第三方供应商的服务质量。

据了解,去年以来,中国平安的护联体、住联体已经陆续推出,乐联体、医联体标准也将在今年陆续发布。论坛期间,郭晓涛也详细介绍了平安医疗养老创新背后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科技“护城河”。

截至去年末,中国平安通过整合供应方,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这些资源除了赋能居家养老,也有效支持了平安高品质康养社区建设,后者不仅覆盖国内10000多家医院,海外也有超千家合作机构可以转诊。

一直以来,中国平安持续加大科技领域投入,最近几年在AI大模型数据库建设方面更是花了大功夫。“科技的赋能,尤其是现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让我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这也是金融、医疗、科技有效融合的良性循环。”郭晓涛说,得益于强大的用户基础,中国平安可以持续丰富数据库,一方面让自己的AI大模型在垂直领域做得更深,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服务,给客户带来可持续的增量价值。

高效的内部协同和板块融合下,中国平安搭建起了一套国内外独有的“三到”(到线、到店、到家)全方位医疗健康养老体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三省”服务。

对于创新服务成效,郭晓涛在采访最后提到了几组数据:享有“+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过73%;寿险新契约客户中约76%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超8万名客户获得服务资格;高端养老将陆续落地8大核心城市。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