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援非医疗的“铺路人”|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2023-08-09 17:42:05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邓景轩实习生叶梓宁袁林励王静

1976年,中国向刚独立的莫桑比克派出第一批医疗队,队长叶政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教授杨兰芬等20余名医生奔赴非洲,参与中国援外医疗事业。作为医界精英,他们来自各地的医疗卫生岗位,每个人都胸怀满腔热血,致力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带去优质医疗。即使面对艰苦的环境和未知的困难,他们依然充满了斗志和信心。

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援非医疗的“铺路人”|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万能”的专科医生

是主治医生也是好帮手

经过几天辗转、飞机数次起落,医疗队终于抵达莫桑比克。当地的环境和状况比预想中的还要糟。落地后,医疗队队员们立即开始进行集中语言培训,一个月后便正式投入医疗工作中。

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援非医疗的“铺路人”|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四川省首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员出国前在成都合影纪念

叶政书与杨兰芬所在的太特,并非莫桑比克的中心城市,当地医疗资源极度匮乏,百姓生活贫困,环境恶劣,城区只有一个医院四个病房,医院人手不足,多种难题给医疗队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叶政书回忆,全队20余人被分为两队,前往两个不同的城市,在当地进行医疗援助时,工作繁杂琐碎,为患者看病的同时还要培养当地医生。

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援非医疗的“铺路人”|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1977年,叶政书(左一)和当地医院院长交谈。

医疗队队员中有来自各科室的专业医生,但由于单个科室的人数较少,在人手不足时,其他科室的队员们就会去当助手,互相帮助。杨兰芬说:“我平日在眼科的工作基本就是看门诊和做手术,做得最多的是白内障手术。在做好本专业工作的同时,如果其他科室有需要,我也会去协助,打个下手。”一人分饰两角虽然辛苦,但也让每一次治疗多了一份保障。医院里本地的医生较少,西班牙教会为此派出医疗队援助太特,其医疗队大多都是护士,中国医疗队队员与他们相处十分融洽,在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当地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援非医疗的“铺路人”|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1976年6月,队员们在莫桑比克西莫尤公社村参加义务劳动。

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援非医疗的“铺路人”|我的援外医疗故事

药物自给自足

全心全意为百姓

“当时国内的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我们带到非洲的医疗设备都是最好的。”杨兰芬说,由于当地医疗物资不足,医疗队所需的医用器材和药物基本都是自备自带,长途跋涉跟随医疗队到非洲。但即使这样,当时一些比较常见的简单药物也需要医疗队自给自足,比如缺少生理盐水,药剂师就自己配比制作。在疟疾频发的非洲地区,即使是医疗队驻扎地也没有完备的预防措施,基本靠队员们自己注意,中国医疗队用坚定的意志战胜了艰苦的环境,成功完成医疗援助任务。

2013年,四川首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部分队员合影。

两年半的援非之行,给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已过去几十年,大多数第一批援莫桑比克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已白发苍苍,但看见当年的照片,依旧能记起不少难以忘怀的经历。中国医疗队的前辈们为后辈在贫瘠的非洲土地上铺路填坑,让一批接一批年轻的中国医疗队队员们可以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平安归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