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一场城市与音乐的双向奔赴

2024-08-09 09:17:00 - 媒体滚动

保定:一场城市与音乐的双向奔赴

□保定日报记者张洁刘赛

乐在保定,放歌山水。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保定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定档8月9日起每周五晚播出。节目以“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用音乐滋养锦绣大地”为主题,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中寻找创作灵感,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情感共鸣。

这是一次音乐与古城的交融,艺术与山水的邂逅,文化与美食的相遇,青春与活力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和鸣。

节目将镜头对准保定的城乡巨变,采用四场特色音乐会和一场音乐盛典模式,让全国人民在悠扬乐韵中品味美好生活,在青山绿水中感受时代新貌。

其实,保定被央视看中,并非第一次。

从《山水间的家》到《非遗里的中国》,从《走遍中国》到《三餐四季》,近年来央视多档节目聚焦保定,让保定的城市形象大为提升,城市名片愈发闪亮。

今天,“量体裁衣”的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将在央视开播,必将成为保定又一张浪漫邀约的城市名片,开启一场城市与音乐的双向奔赴。

京津冀协同发展缩短京保时空距离

北控三关,南达九省,保定自古是畿辅重地,都南屏翰。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北京经济活动重心日趋南移,区域经济地理结构加速重构,为保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大道如虹贯通八方,三地之间,手越“牵”越紧,路越“织”越密。

2015年,津保铁路开通,单程最快54分钟。

2020年,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实现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半小时交通圈”。

2022年,涿州东站至北京西站的京涿直达通勤高铁运行,单程运行时间最快24分钟……

“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切实红利。遵循这一发展思路,保定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围绕京津雄保“一小时交通圈”,积极构建“五纵五横四联两环”的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六横四纵”开放式城市快速路网络和“米”字形铁路网络。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交通的便利,文化的同频,在缩短京保两地时空距离同时,也让央视总台、河北省委省政府、保定市委市政府共同谋划的新时代媒体城项目花落涿州,进一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央视总台与保定的双向奔赴由此开启。

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宏伟蓝图加速落地

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近年来,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锚定“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定位,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保定,备受瞩目。

时间回到2020年8月,保定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品质生活之城”,翻开保定发展新篇章。

四年来,保定综合实力愈发雄厚。构建“7+20+N”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9年全省第一。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国家数据标注基地,保定坚持改革创新,加速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破“冰”。

四年来,保定城市发展更有品质。主城区78个城中村改造压茬推进,累计拆除违建、超期临建475万平方米。环城水系水清河畅、景美林丰,城市公园主题丰富、设施齐全,居于古城,推窗见绿、出门见园,“群山西峙、众水东瀛”的保定变得更加璀璨靓丽。

四年来,保定社会治理更加完善。153项人民至上微改革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获评全国数字赋能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市58个警务站、21个交警数字化警务室和巡特警“古城机动队”,打造巡逻防控体系“桥头堡”;4000余个智慧安防小区、22支“古城义警”队伍,筑牢安居乐业“安全墙”;建成公安交警民意中心,开启民意“直通车”,架起群众“连心桥”。

千万人、一条心,累累硕果折射出保定的城市蝶变,展现着新时代的保定精神。这种蝶变和精神,也在媒体上呈现出无穷大的正能量+大流量,被央视所看重。

乡村振兴绘就宜居宜业“新画卷”

乡村音乐具有较浓的乡土气息,亲切热情又不失流行元素。

此次大会定义为“乡村音乐大会”,自然有其深意。

保定阜平是脱贫攻坚动员令发出的地方。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顶风踏雪而来,来到太行山深处访真贫、问冷暖,为脱贫攻坚战谋篇开局。

十多年过去了,阜平人民以愚公移山之志,让青山披绿,让黄土成金。2020年,保定9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110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而今,保定美丽村庄日新月异,广袤田野生机勃勃,乡村振兴正跨步迈入新征程。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全域推进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带动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共富。

——叫响农业创新品牌,以农高区创建为引领,用好博士农场、科技特派员、农业创新驿站、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创新资源。

——打造特色“保定小院”,通过建设集“康、乐、农、游”于一体的乡村居住场所,盘活农村闲置资源,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产业兴、村庄美、百姓富,物质生活富足了,精神需求如何满足?

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相比其他形式,乡村音乐大会形式“活泼”,受众广泛,自带流量,效果明显,强大的融合性和延展性,让其更容易为乡村振兴带来新场景、新风尚。

此次乡村音乐大会,除了众多知名艺人登台亮相,央视总台还邀请了一批保定本地艺人及团体,带来讲述保定故事的原创作品。比如《爱在保定小院》《相约到河北》等,把乡村音乐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保定本土特色结合起来。比如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和保定学院的学子,把保定故事搬上央视大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为促进保定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带来更多机遇。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众多“金名片”越擦越亮

保定,是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宝藏”满满。

易水河见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赵豪情,气势磅礴的直隶总督署诉说着历史沧桑,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稀世文物令人惊叹……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这座城市宏伟又瑰丽,广博又深邃。

全国书院之城、博物馆之城、奥运冠军之城、青春友好之城……一张张城市“金名片”的背后,是保定依托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动实践。

盛世兴文,藏文于馆。2021年,保定提出打造“全国书院之城”,160余座书院遍布全市,市民举步可至。2022年,保定在河北省率先提出并全面启动“博物馆之城”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博物馆数量达72家,推出展览252个。

以新业态、新场景赋能文化传承和文物“活化”利用,依托“明星馆”“优势馆”,以点带面,“百馆之城,宝藏保定”建设持续推进。

崇文尚武的城市品格,也延伸到体育运动上。

拥有24名世界冠军、35名亚洲冠军、170名全国冠军,保定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称号。

作为全国唯一获得“奥运冠军之城”和“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两项殊荣的城市,保定倡导“人人想健身”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推动“一城十馆百园千径”设施建设,打造“人人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

推进文体旅赛事融合,近年来,全国知名群体赛事密集落地。

中国排球超级联赛、全国男排锦标赛、最强乒团·中国业余乒乓球团体赛、全国武术套路赛、中国大学生空手道锦标赛、全国排舞锦标赛、京津冀儿童滑步车公开赛、保定马拉松等体育赛事相继开展,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一流的赛事盛宴。

体育赛事活动引流搭台,文旅商农项目唱戏,赛事经济全面开花。

“一眼千年”的历史传承之外,保定也是一座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青春之城,“以青年之眼,观世界之变”的青年观点传承至今。

近代中国第一所正规化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吸引无数热血青年投身军旅。如今,全市共拥有高等学校19所,其中部属驻保高校2所,省驻保高校7所,在校大学生28万余人,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成为保定打造青春友好之城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保定围绕“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积极抢抓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机遇,一体化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坚持党管青年,高位推进青年发展顶层设计,用足惠青政策、办好惠青实事,健强惠青平台,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在全市域触手可及,让青年和城市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

诸多城市金名片越擦越亮同时,保定的山山水水、美食美景、文化民俗,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国人奔涌而来。

登白石山看日出、赏太行水镇夜景、淮军公所听戏曲、西大街品美食……4月30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保定位列旅客净流入主要目的地榜单全国第二名(第一名为苏州)。

中国联通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跨市深度游客量前30的城市中,保定列第14位。平均每日净流入用户数38.6万,成为这个假期河北人气最高的城市。

所有这些,也为中国·保定乡村音乐大会在保定徐徐铺展,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一眼千年的历史,一见倾心的秀美,一城青春的激情,一拥可期的未来,这些都只是保定的一隅。想要更多了解“出圈”的保定,不如相约荧幕吧,跟随央视镜头,一起感受余音绕梁的古城,一起感受双向奔赴的“琴瑟和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