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轴线上的独特声音”

2024-08-09 14:00:44 - 北京晚报

“这是中轴线上的独特声音”

8月7日,在天坛公园神乐署,中和韶乐传承团队一曲《庆隆舞》,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在绵延的曲韵中,古乐悠悠流淌。近年来,市公园管理中心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抓手,使天坛神乐署等一大批历史建筑得到腾退、修缮,“中轴线上的音乐”中和韶乐也再度奏响。

再现一个风貌完整的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然后随着城市化发展,在历史进程中,内、外坛部分区域长期被一些单位、民居占用。以中轴线申遗为契机,这座古代建筑群的完整性逐渐得到恢复。

2018年,天坛核心游览区住户搬迁腾退,加上自用办公用房腾退,整治面积达3.8公顷,新增游人开放面积2.9公顷,这是天坛完整性恢复的一次历史性推进,广利门至泰元门之间视野廓清,内坛终于呈现完整格局。外坛腾退面积15.3公顷,完整性恢复取得了巨大进展。

天坛公园副园长刘勇说,天坛将持续推进相关腾退项目,推动中轴线历史风貌进一步修复。

1998年,天坛在申报世界遗产时,我国曾对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30年,再现一个风貌完整的天坛。这个承诺正在变为现实,天坛的古建景观日渐重现,历史文脉不断丰厚。

长廊彩画再现历史纹饰

进入暑期,天坛公园游人如织。许多游客从东门前往祈年殿,长廊是必经之路。一年前,长廊区域完成修缮,恢复对公众开放。这是继1977年大修之后的第二次大型修缮。

长廊初建为七十五间,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为七十二间,也称为“七十二连房”。直到1937年,因天坛不再承担祭祀功能,开辟为公园对公众开放,故将“七十二连房”改为游廊。

“我们对长廊进行了屋面挑顶,更换大木构件、连檐椽望,添配琉璃瓦件及脊兽件,墙体、散水整修,新做地仗及油饰彩画等。”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古建修缮要注重尊重历史真实。由于长廊彩画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重绘,内外檐的彩画形式与历史原貌不符。在本次修缮项目中,天坛通过查阅考证,对长廊内雅伍墨旋子彩画进行恢复。雅伍墨旋子彩画是旋子彩画中的一类,彩画中的线条、轮廓和花瓣都用墨线,整体只有四色,此次重新油饰过的彩画向游客展示出符合官式彩画原真性的古建彩画纹饰。

近3年,聚焦北京中轴线申遗,天坛陆续完成了长廊、神乐署、外坛墙祈谷门至自然博物馆部分段修缮工程,解决了文物建筑病害,及时排除了文物建筑安全隐患,达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

中和韶乐首次线上亮相

今年端午期间,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传承团队挖掘整理的铙歌鼓吹首次在线上音乐会亮相。《普天乐》《大德胜歌》都属于清代宫廷礼乐,它们均属于铙歌鼓吹,这也是这一乐种系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和韶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华夏正声”,作为中华礼乐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明清两代用于国家祭祀天地、祖先等重大国事活动的专用礼仪性音乐。“有着近600多年历史的古建,再加上3000多年历史的中和韶乐,这两个国宝级的艺术形式碰撞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线上音乐会上,有网友如此感叹。在天坛公园神乐署雅乐中心副主任霍燚看来,“这样一个发声场里,一砖一瓦、一匾一额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这是中轴线上的独特声音。”

“目前,神乐署院内正在布设新展览,明年将以崭新的面貌亮相。我们希望让观众看到、听到中和韶乐的同时,将中国礼乐文化更好地展示出来。”刘勇透露。

市公园管理中心介绍,今后,天坛、景山、中山公园每年都举办各类文化展览和展演活动,不仅让游客市民走进文化遗产,还将创新方式,把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到人们身边,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断丰富历史文化滋养。本报记者任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