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大学生化身“文物修复师”

2024-08-09 14:00:54 - 北京晚报

本报讯(记者何蕊)历时两年,北京新宫遗址露真容,出土文物整理研究工作正在进行。暑假,参与“‘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古都行“行走田野间探秘北京城”项目的首都大学生,扎根该遗址整理基地,参与陶片拼对、修复,拓片制作和器物绘图等工作,寻找文物背后的故事。

昨天9点左右,整理基地内,15名来自首都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大学生忙着将装有出土陶片的袋子搬到二楼工作间。房间里,该校博士生郎玉博和研究生刘昊埋头从数以千计的碎瓷片中挑选合适的,试着拼凑出文物破损前的样子。

“‘拼图’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先通过颜色、纹饰、质地等特点,给陶片分堆。再拼轮廓,把可能属于一个器物的碎片沿着边缘纹路拼起来。”郎玉博说。

大学生们还需要制作拓片,留存清晰的一手信息。郎玉博熟练地演示着——选取大小合适的宣纸,均匀喷湿后覆盖在陶片表面;轻轻敲锤,让凹凸起伏的花纹逐渐显现在纸上。

外行看着漂亮的纹样,其实都有讲究。郎玉博说:“这块陶片可能位于文物肩部,上面装饰的是旋断绳纹。这上面还有黑色痕迹,像被烟熏过。我们推测它是甑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炊器,花纹既能起到美观作用,还能防滑。”

今年暑期,学生们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已经拼对了40余件可复原器物。该院副研究馆员韩鸿业介绍,学生们也参与了北京新宫遗址的发掘。在这里出土了夏代晚期至商代早中期的大坨头文化等级较高的墓地,大量陶器、石器、金器、玉器、骨器等出土,填补了北京城区夏商时期历史文化面貌的空白。学生们此次拼对出的鬲、尊、甑、盆、钵等陶器多见火烧痕迹,结合考古现场推测,此处遗址和祭祀有关。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其中,古都行“行走田野间探秘北京城”项目邀请高校师生参与考古勘探、发掘和研究工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