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最新发布!看病就医,今年有这些新变化!
转自:德州发布
8月9日,我市召开“2024德州经济社会发展期中答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三场,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王振东,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孔祥勇,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学谦,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市疾控局局长马文聪出席,介绍上半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下半年工作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基层卫生体系初步稳固
召开全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暨全面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现场会,深入开展“百家卫生院、千家卫生室”大提升等行动,改造提升薄弱村卫生室558家,建成医共体17个,打造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8家,创建基层特色专科17个。1—6月份,基层诊疗量占比71.06%,居全省首位,周乃翔省长、陈平副省长对我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发展成效给予肯定。
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一期建设项目、哈特瑞姆心血管病医院、海吉亚医院等启用运营,市政府与首都儿研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第二人民医院与高博集团、市中医院与三博脑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与北京佑安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与北京友谊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启动医疗服务提质提效行动,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39家医疗机构接入“鲁云影像”平台,41家医疗机构实现跨市、跨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重点专科建设持续加强,评审重点专科94个,市中医院获评2个国家中医药优势专科建设单位,禹城市人民医院儿科、乐陵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入选2024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域)名单。
中医药传承发展不断深化
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宁津县获批全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揭榜挂帅”改革项目。举办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大会及义诊等活动,新获批4个齐鲁康养打卡地、2条精品路线。11家二级中医院通过二级甲等评复审。推广开展“四有”(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建成国医堂29家、中医阁543家,获批全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培训推广工作试点市。
重点疾病防控扎实推进
持续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妥善应对处置炭疽、登革热、布病等传染病疫情12起,规范处置率100%,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或流行。成功争创全省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试点。开展预防接种服务提质行动,全市1—7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全市新确诊艾滋病患者30天内抗病毒治疗比例、结核病病例分子生物学检测比例全部超过省定目标要求。持续抓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服务管理工作,报告患病率5.25‰,规范管理率99.64%。成功举办全省第37个“世界无烟日”现场宣传活动。
重点人群健康有效保障
实施品质化托育服务,遴选规范化托育机构27家,全市千人口托位数达3.7个。开展城乡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9.4万余人,目标人群检查覆盖率66.8%。推进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和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行动,孕产妇“艾梅乙”检测率均达99%以上。市妇幼保健院荣获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建设单位。新增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2家,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增至16138张,齐河县获评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84家医疗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实现县域全覆盖。
下一步打算
下半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和上半年全市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精神,对标一流、干在实处,以打造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着力建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中医药及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全面提升全市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是加强公立医院内涵建设。紧抓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多学科融合式临床学科建设,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紧抓医院管理水平,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完善运营管理体系。紧抓医疗服务质量,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全面推广“鲁云急救”,加强短缺药品监测与协调应对,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进基层卫生能力提升。扎实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在乡镇卫生院全面推广“6S”管理,做好门诊延时、周末预防接种等便民惠民服务。加大薄弱村卫生室改造力度,不断提升一体化管理率和房屋产权公有率。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扎实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推动不少于650名医务骨干下沉基层开展对口帮扶。
三是推进民生实事落地落实。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促进市妇幼保健院与首都儿科研究所、市第六人民医院与北京佑安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与北京友谊医院合作走深走实。加强“一老一小”健康保障,加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健全普惠安全托育服务体系,开展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做好农村和城镇低保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努力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四是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持续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推广,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推进中西医协同创新发展,在全市试点建设3—5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争创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不断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遴选建设省级中药材生态种植基地,全力迎接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评审。
答记者问
请问德州市在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孔祥勇:一是着力提升服务内涵。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改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流程,各妇幼保健机构全部为二级及以上,新改扩建10家,二甲以上达到7家。推进妇幼保健机构内涵建设,坚持临床和保健“两手抓”,争创国家妇幼中医药特色建设单位1个,省级妇幼保健特色专科6个、市级20个。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扩展儿童友好成长空间,提供以儿童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环境。6月1日,德州市政府与首都儿研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提升我市儿童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二是合力护佑母婴安全。开展全市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体系评估和常态化孕产期质控管理,全面提升危重救治能力,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建立市级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专家帮包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培训、急救、会诊、转诊网络。坚持以母婴健康为中心,开展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减少疾病代际传播、维护母婴健康权益,增进儿童健康福祉。
三是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健康。启动适龄女孩HPV疫苗免费接种,持续开展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推广“筛管治康”一体化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宫颈癌三级预防体系。稳步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救治项目,开通产筛、新筛线上办理,方便群众实现“掌上办理”。关注儿童健康,实施母乳喂养促进行动,开展儿童孤独症筛查,推进儿童眼保健,提升儿童健康服务能力。
请问市卫生健康委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宋学谦:市卫生健康委一直努力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舒心。2023年,我委印发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力争用3年的时间,加快推动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合型、全流程服务模式,向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些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
一是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缩短群众看病就医等待时间,全市14家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实现20分钟以内门诊精准预约诊疗和床旁出入院结算,实现超声、磁共振、CT等预约检查,精确到30分钟以内,三级医院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难点堵点问题,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深入开展“医疗服务提质增效行动”,其包括医疗服务效率提升、老年人“数字鸿沟”跨越、诊后服务延伸、服务模式优化创新、服务支撑能力提升五个子行动,推动将“以病人为中心”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不断提高全市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和支撑能力,拓展医疗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提升医疗服务的规范化、舒适化、智慧化水平。
二是改善就诊停车难。加强三级医院停车挖潜增效,提高停车位数量和周转效率,规划即停即走通道。建设医院智慧化停车管理系统,实行预约挂号、停车预约一体化管理。通过电子显示或手机导航指引等方式,引导车辆快停快走,缩短停车泊位时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分期建设三栋立体智能停车楼,建设957个智能立体停车泊位,建成后院内停车泊位将达到1250个,是原有停车泊位的4倍,极大缓解就医停车难问题。
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今年我们制定了《德州市“千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方案》,目前已选派722名医师参与基层一线服务、驻点帮扶等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城市三级医院、城市二级医院与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建立梯次帮扶工作机制,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帮扶工作格局。发挥省、市临床重点专科牵头引领作用,与京津冀鲁高端医疗机构建立专科联盟,扩充医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医疗资源互认共享。我市同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工作,市级平台已于2023年11月完成建设,全市具备条件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已接入市级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2024年4月15日我委印发了《德州市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互认共享实施方案》,开始平台试运行,简化患者就医环节,缩短患者等候时间,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检验,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上持续发力,在优化预约诊疗服务,简化再造门诊流程、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善护理服务等方面拿出新举措,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加快推动我市乡村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市制定了《德州市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计划》,请问,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文聪:一是迅速行动聚合力。市卫生健康委第一时间召开党组会、专题会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细化任务目标,明确了三年行动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县市区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在全市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二是上下同步抓落实。扎实推进千家卫生室大提升行动,组织各县市区对薄弱村卫生室进行全面摸底,2024年计划改造提升薄弱村卫生室820家,目前已完成改造提升565家,完成率69%。参照二级医院建设和管理标准,全市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8家。深入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8家,占比43%,提前完成省定35%的任务目标。制定全市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培训任务和培训方式,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7000余名乡村医生实现全覆盖培训。组织开展“千名医护进乡村”活动,安排722名优秀业务骨干下沉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三是营造氛围促实效。通过政府网站等渠道,发布三年行动计划,解读政策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基层典型经验的总结和宣传力度,切实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中医药在服务基层群众就医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效?
孔祥勇:近年来,德州市深入推进“三医联动+中医药”集成改革,大力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着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训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积极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有力提升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满意度。
一是持续推进中医药“三有”行动。实现县县有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镇镇有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村村有中医药服务。所有公立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以上、92.3%达到“二甲”以上,所有县级中医院达到国家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82%达到推荐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国医堂,打造精品国医堂29家、中医阁543家。
二是持续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临床医师“西学中”培训、名中医药专家评审,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拥有国家、省、市级中医药名医专家234名,省级及以上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20个,56个专科纳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持续推广“四有”中西医结合服务模式,各公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
三是持续推广中医药技术疗法。15项中医药特色疗法及优势技术入选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州市入选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培训推广试点,建设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1个、县级中心11个,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百余期、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四是持续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连年举办海峡两岸(德州)中医药交流大会,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节、膏方节、中医夜市等中医药文化集中宣传活动,形成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