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 十年带动超过百万人守护绿水

2024-08-09 16:38:27 - 生态环境部

10年来,招募志愿者2000多人,开展环保实践活动120多场,带动参与者超过百万人,这是厦门市湖里区绿水守护者生态环保中心(以下简称“绿水守护者”)的成绩单。

​10年来,从探究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到动员社会力量、引导公众参与,从水环境治理到水文化推广,做政府环境治理的“民间助手”和公众参与环保行动的“引路人”,这是“绿水守护者”的角色定位。

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 十年带动超过百万人守护绿水

​作为厦门本土的非营利性民间环保社会组织,“绿水守护者”深耕水生态环境保护公益领域,以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环境学院的教师为核心团队,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公众参与,推动解决环境问题,在有效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环保社会组织特色的实践途径。

开展河湖污染状况等调研,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绿水守护者”第一次组织环保活动是在2014年8月,正是厦门母亲河、福建第二大河流九龙江污染问题最突出的时候。“绿水守护者”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合作组建了由资深环保人、环境专业师生、摄影师、社会公益人士等组成的调研团队。调研人员顶着近40℃的高温,从九龙江入海口出发,沿北溪流域循江溯源,实地探究九龙江的水污染问题。通过采样检测和实地调查,调研团队撰写了调研报告并提交给有关部门。他们归纳了九龙江的八大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沿江工业污水违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不够,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不够,速生经济林大规模种植,小水电站截断水系,外来物种入侵。

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 十年带动超过百万人守护绿水

​从那时起,“绿水守护者”团队连续多年开展九龙江北溪流域水污染调研,共向有关部门提交了20多份调研报告及污染治理建议。

​“绿水守护者”还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共同建设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绿水守护者”创办人陈彦君被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校团委聘为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她指导“绿创河小禹”团队连续多年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水志愿服务活动,培养科技型志愿者近千人。

​自2016年起,“绿水守护者”受有关部门委托,连续6年开展厦门河湖流域调研、流域环境整治工作评价、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改核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及公众评议、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状况抽查等工作,累计提交调研报告100多份,反映污染点位问题1800多个,实际推动解决污染问题100多个。

举办新阳河流文化节,以文化活动推动黑臭水体长治久清

城市的黑臭水体治理难,管护更难。“绿水守护者”认为,河湖长治久清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水文化活动就是触达公众的一个有效载体。

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 十年带动超过百万人守护绿水

​2019年至2020年,为推动挂牌督办的厦门黑臭水体新阳主排洪渠的治理与长效管护,“绿水守护者”在厦门市海沧区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发起和策划了群众性环境文化活动“新阳河流文化节”。文化节设计了文体艺术类、科普宣传类、学术交流类、环境教育类四大版块,以文化活动的形式展现了黑臭水体治理前的不堪、治理管护工作的艰辛、水体治理后的新生和长治久清的愿景。文化节直接参与者近5000人次,网络同步关注达5万多人,直播观看量超过108万次。活动的举办增强了公众对河湖治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了公众维护河湖治理成果的自觉性,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开展全民节水教育,引导节水主体从旁观者变为实践者

“绿水守护者”发现传统的节水工作侧重节水设施设备的建设改造,较少触达公众,于是积极开展有关活动,构建“全民节水行动网络”。在政府有关部门的主导和支持下,“绿水守护者”以节水宣传与节水实践为抓手,面向家庭、学校、社区、企业等节水主体精准发力,围绕“宣传节水理念、实践节水方法、倡导节水行为、推动节水创建”的核心精神,举办了4个主题共8场节水宣传和节水实践活动,引导各节水主体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绿水守护者”还邀请高校教师、行业工程师、环保社会组织代表等19人组成“节水宣讲专家团”,开发节水宣教课程、编制教材,走进社区和学校开展节水专题讲座。

倡议节能节约减碳,发起“可持续用水”联合行动

作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3060”双碳战略协同创新专家工作站的专家,陈彦君认为,基于“双碳”理念,探索节水、节能、减排、减碳的可持续用水模式,是应对城市水危机的重要措施。

2024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 十年带动超过百万人守护绿水

2023年10月,“绿水守护者”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支持下,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16家单位,共同发起“应对水危机,推动可持续用水”全民节水护水减碳行动联合倡议活动,将节水文化、护水行动、湿地保护、节能减碳融入自然亲水教育中,宣传节水、节能、减排、减碳的重要性和实践途径。活动有关成果在网络平台播出后,总播放量达45万多次。

来源|《中国生态文明》杂志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