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捎给总书记〡山西大同白高山家庭:“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2024-08-09 20:49:12 - 媒体滚动

转自: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走亲戚档案

时间:2020年5月11日

地点: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白高山家庭

我们家住上新房,好事一桩接一桩,日子越过越红火。村里也通过发展黄花产业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如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小黄花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总书记。

——白高山

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红顶白墙的瓦房整齐排列,村中心广场上,“坊城新村”四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

新村西10排5号便是白高山的家,庭院打理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小块菜地里玉米已有一人多高,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他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当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白高山家中,坐到炕沿上同白高山一家聊起了家常。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山西大同白高山家庭:“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总书记来到我们家

“做梦也没想到,总书记能来我们家!”虽然时隔四年多,但白高山说起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时的情景仍如数家珍。

走进白高山家的小庭院,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落在了碧绿的小菜畦上。“总书记问我都种了些啥菜,我回答说西红柿、黄瓜、茄子,旁边还栽了两棵果树。总书记又问种的菜够不够吃,粮食足不足,我回答说都很充足。”

一进门,习近平总书记就注意到了白高山家墙上的“贫困户精准帮扶政策明白牌”,白高山的老伴焦凤兰告诉总书记:“这些政策都享受到了。”

“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卫生间,总书记边看边问,很关心我们的生活。总书记就是坐在这个炕上和我呱嗒(大同方言‘聊天’的意思)的。他问我多大年龄,我说67岁,总书记笑着说,我比你大一岁啊!”

习近平总书记和蔼亲切的话语,让原本有点紧张的白高山渐渐放松下来。进入里屋后,总书记坐到了炕沿上,白高山坐在总书记身边,种多少地,流转出去一亩多少钱,白高山一一作答。“农村过去要收提留款,农民给国家交粮交钱,现在不要提留了,国家还给钱。”

白高山拿出一张老照片给总书记看,那是他搬进新村之前住了40多年的土窑洞。

总书记接过照片仔细端详,问道:“现在这房子住进来花了多少钱?”白高山告诉总书记,在政府的扶持下,住进新房只花了1万元。

“搬出来后家里主要做什么?收入怎么样?”总书记接着问。

白高山的儿子白利军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搬到新村后,他在政府的资助下上了职业培训学校,学了电焊,2019年收入有4万多元。

“现在外村姑娘都愿意往这儿嫁了吧?”总书记笑着问。

“可不是!如今生活好了,人家也愿意来了。”白高山笑得合不拢嘴,“盖房子,娶媳妇,这是我们庄户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我们打心底感谢共产党!”

总书记问道:“你们往后还有什么打算?”

“就是希望日子越过越好。”白高山说。

“一定会越过越好!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总书记的话引来满屋欢笑声。

时隔四年,习近平总书记坐在炕沿上与白高山一家拉家常的照片仍然挂在卧室墙上。白高山说,四年来,他已经养成了每天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就是想在电视上看到总书记”。

坊城新村是由大坊城与西咀两村合并而成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原来的大坊城村与西咀村,三面深沟,村民大都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窑洞中,条件十分艰苦。白高山一家也是挤在几孔破旧的窑洞里,老伴焦凤兰身患小儿麻痹行动不便,老白父子两人都没有稳定工作,家里经济情况很差,儿子白利军的婚事也一直耽搁到了30岁。

2014年,白高山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农村低保、意外伤害保险和返贫责任保险等5项政策措施。

2018年,易地搬迁安置点坊城新村建成,包括白高山家在内的2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如今的坊城新村,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技能培训服务站一应俱全。洗衣机、彩电、冰箱也成了村民家中稀松平常的物件,村民洗澡、做饭、供暖也都用上了天然气。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山西大同白高山家庭:“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老白一家住进新房后,很快就有人上门给白利军介绍对象,老白也当上了村里的宣讲员,有了固定收入。搬迁当年儿子结婚,第二年就抱了孙子,白高山老伴说今年儿媳又怀了二胎,“11月就要生了。”好事一桩接一桩,老两口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以前是土窑洞,现在是独门独院的大瓦房。”说起这几年的变化,白高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小黄花”成就“大产业”

说话间,白高山的孙子从屋外跑了进来,“总书记来我家的时候,我这小孙子刚66天,现在已经四岁多啦,今年9月,就上幼儿园大班了。”

沿白高山家向北百米开外,便是村中心广场。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是由原办公楼改建的幼儿园。在这所两年前开园的幼儿园,美术室、音乐室、图书角等一应俱全,附近10多个村的上百名孩子在这里享受到了免费学前教育。村民告诉记者,幼儿园还开设了篮球课、轮滑、天文、黄花研学等特色课程,“现在咱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也都一样了。”

坊城新村还建起了“颐养之家”养老中心,老年人在“颐养之家”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从去年开始,村里还拿出集体收入的10%,为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天发一袋牛奶、一颗鸡蛋,每月初发放到位。

去年11月,新建的23座智能温室大棚占地30亩,运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材料用的是可降解塑料,科技感十足。大同市新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河原本是山东的樱桃种植大户,在云州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去年到坊城新村建起了12座示范温室大棚。

坊城新村东边,建成三年的黄花产业园更是不断“上新”。生产线上,一罐罐黄花啤酒正缓缓下线、打包,运往各地商超。产业园除了黄花啤酒外,黄花酱、黄花菜3条生产线和1条小杂粮加工线年产值达6000万元。

据园区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区目前已辐射到云州区及周边地区,通过推广优质高效黄花种植,形成公司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体系,带动坊城新村及周边农户1000多人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人均约1万元。

喜讯捎给总书记〡山西大同白高山家庭:“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大同市云州区是我国黄花菜的主要产区之一,当地富锌富硒的火山土成就了闻名全国的黄花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年产值达9亿元,带动了1.5万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黄花酱、黄花茶、黄花饼、黄花啤酒、黄花化妆品……坊城新村黄花产品展厅展示着各种各样的黄花产品,精深加工让黄花产业链不断延长,让农民增收更有保障。坊城新村妇联主席郭美英告诉记者,黄花产业园带动了周边150多名村民就业。“不少外出打工的姐妹陆续回乡,实现了在家门口务工。”

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年轻人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富裕幸福,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坊城新村正徐徐展开。“产业兴旺了,乡村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我们2020年村民人均收入不到7000元,2023年达到了19800元。”坊城新村党支部书记陈巨文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服务期满后他选择留在坊城新村。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坊城新村党支部因其突出贡献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不仅如此,坊城新村去年还入选了全国“双百”产业扶贫示范村和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州区调研时的殷殷嘱托,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记者手记

产业壮大需要多方合力

要让小黄花变身致富花,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呵护。

作为易地搬迁安置村,坊城新村村民住上了新房子,但如何才能过上好日子?答案是:抓产业、稳增收。坊城新村地处黄花传统产区,选择的是发展黄花产业。

大同黄花全国闻名。但长期以来,因为种植黄花周期长见效慢、采摘期短、劳力不足、晾晒场地不够等困难,始终没有规模化。

农户土地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更谈不上产业链的延伸。成立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进行集约化生产成为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俯下身子、适时跟进,组织专家提供全方位服务尤为关键。

坊城新村的产业发展中,选择“支部+产业”“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精准施策,帮扶单位推动、合作社带动、村“两委”发动、农户行动,发展以黄花为主的特色长效产业。党员带头形成规模化种植、合作社管理保证黄花质量、采摘黄花人手紧政府出面招聘采摘工……

云州区则通过聘请首席专家、组建农技服务队、实施智慧农业项目、购买气象服务,保障黄花丰产丰收;推出黄花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合作社和种植户的风险保障能力。大同市则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选育适合大同土质、气候,少病虫害的黄花品种,研究开发黄花面膜等功能性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黄花的价值量。

产业发展理应有“一盘棋”思维,大同黄花同样如此,从种植的精细化,到加工的精深化,再到品牌效应的集聚、农文旅融合发展,都需要全方位的谋篇布局,唯有如此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