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宁波屡获全国第一
转自:宁波晚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10年,是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织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的十年。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就在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宁波代表浙江省再次荣获全国第一名。
这是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统筹优化各级医疗资源,有力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生活在宁波,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家庭医生制度实现全程健康管理
今年62岁的王成明,家住江北区压赛堰路。早在10多年前,他就被查出高血压和糖尿病,他还是肥胖人群,BMI指数超过28,平时还有吸烟、喝酒的不良嗜好。
2015年,他与江北区甬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胜利医生签约了家庭医生。王胜利通过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为王师傅调整药物,进行饮食指导和锻炼,王成明各项指标逐渐得到控制。
两年前,王成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时,无意间提到,最近时常胸闷。王胜利怀疑是心绞痛,当天就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将王成明转到宁波市第一医院,进一步检查果然证实其心脏出现了问题。王师傅很快接受了冠状球囊扩张术,手术医生说,幸亏发现得及时,避免了心梗的发生。
出院后,王胜利医生根据王成明的心脏情况,调整了血糖控制方案,又苦口婆心地劝他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通过健康管理,今年王师傅的体检结果显示,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他对此非常满意:“以前看病、吃药都往大医院跑,因为毛病多,去一趟至少要半天。自从签约了家庭医生,在家门口就能把问题解决。”
王胜利与王成明这7年间的故事,是我市所有家庭医生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多措并举,多次拿下全国第一
今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财政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宁波代表浙江省再次荣获全国第一名。2016年至今,我市先后四次代表浙江省参加国家项目绩效评价,取得了3次第一、1次第二的优异成绩。这背后,是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基本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不懈努力。
为推动城乡健康服务均等化,我市积极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全市基层全科门诊、“两慢病”一体化门诊、中医药门诊、预防接种门诊、妇儿保门诊、健康管理中心等功能区块星级化建设基本覆盖。
同时,我市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纵向协作同质化机制,各级综合性医院40%以上的紧缺专家号源提前14天向基层开放,由家庭医生进行精准预约;以宁波市云医院平台为载体,在综合性医院设立远程医疗服务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云诊室,实现全市远程医疗体系网格化全覆盖;在县域范围内建立区域影像中心、检验中心等共享中心,确保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同质共享。
此外,我市还建成市级基层特色专科55个,县级基层特色专科126个,为持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构建起能力支撑平台。
慢性病一体化门诊 助力“甬有健康”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围绕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高频需求,我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与全专科诊疗有机融合,打造一体化门诊,提供标准化服务。
2021年共有81.59万名高血压患者和24.55万名Ⅱ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管理,规范管理服务率达66.10%和66.11%,控制率达65.54%和61.19%,构建起常见慢性病管理新格局。
接下来,我市还将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今年,市委市政府聚焦通过一站式服务,实现慢性病全周期健康管理,推出了“甬有健康”行动这一民生实事项目。
按照计划,宁波今年将在全市4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到2024年底,全市1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全覆盖,为全市的慢性病患者提供全周期、一站式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实现提高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率和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患者下转率、稳定慢性病患者血压和血糖控制率、降低慢性病患者二级及以上医院就诊率和并发症发病率的“两提高、两稳定、两降低”目标。
截至目前,“甬有健康”行动今年的4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已全部按照计划开工,预计10月底前能完成所有项目建设和验收工作。
数说这十年
2011年,我市在国家推行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率先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2015年5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以医疗、医保、医药、医价“四医联动”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制度,启动以来连续4年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
目前,全市共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154家,“城市10分钟、农村20分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这154家基层医疗机构的4220名家庭医生,实时在签居民共计171万人,其中10类重点人群140万人。
家庭医生能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诊疗、出诊、家庭病床、转诊、“长处方”及配药入户等精准服务,群众的个性化健康需求不断满足,对基层卫生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全市基层的门诊服务量从2016年的4636万人次提升到2021年的5900万人次,基层就诊率从62.2%提升到65.1%。
记者 陆麒雯 程鑫 通讯员 陈琼 潘怡 林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