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范一飞:实现数币与传统支付互联互通,让消费者“一码通扫”
9月8日,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22年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发言表示,在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间的壁垒,为实现数字时代的“钱同币、币同形”,要加快推进数字身份、二维码制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实现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
据范一飞介绍,目前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双层运营”架构是构建开放型数字人民币生态的最优方案,也被各国央行广泛借鉴。
“数字人民币和传统支付方式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不能完全照搬实物现金和电子支付那一套,我在多个场合都提到过‘该打破的打破,该约束的约束’。”范一飞这样说道。
范一飞还指出,分散决策、风险分担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相辅相成。数字人民币要运用好这个规则,在“双层运营”架构下坚持权责对等,一方面强化激励约束,避免权责不对称引发的各类机构行为扭曲和低效,另一方面还要实现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提升数字人民币生态的稳健性。
关于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范一飞指出,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货币支付体系的重大创新,一个突出方面就是可编程性,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定制化支付。事实上,智能合约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已提出,但在此后20多年并没有服务实体经济的应用落地。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智能合约的技术运行条件不再是障碍,其广泛应用更多依赖于可信、开放的生态体系。
范一飞指出,未来在具体推进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在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服务营商环境建设和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方面切实发挥作用;其次,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坚持开放包容、公平竞争,要在央行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架构的原则下统筹推进,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壁垒;最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要注意制度衔接和剩余风险防范。
关于统一受理标准,范一飞指出:“在移动支付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更加需要打破支付工具之间的壁垒,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和消费者支付体验。”在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方面,受理环境和应用场景拓展亟待破局,其中标准的统一十分关键。为了实现数字时代的“钱同币、币同形”,要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具体来讲,要推动数字身份、报文规范、二维码制、蓝牙和NFC等方面规范和标准的统一,实现数字人民币体系与传统电子支付工具的互联互通,让消费者可以“一码通扫”,商户也不用增加成本即可支持各类支付工具。此外,为避免用户信息泄露,消除数据安全隐患,也需要统筹组织各方对相关技术进行升级加固,提升安全防护水平,保障支付的安全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