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均衡”双驱动 新赛道加速前行——保定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述

2024-09-09 11:09:23 - 保定发布

转自:保定发布

9月2日下午,保定二中分校初一新生姚诗韵按时来到学校报到。经历8月30日“阳光分班”,她顺利到达自己的班级,迎接自己的新学期。一切平顺而安心。

8月30日上午,我市首次启动“阳光分班”。莲池区与竞秀区新入学的适龄儿童开展首次随机派位。此次“阳光分班”涉及两区80余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于推动师资配置、编班均衡,切实解决“择班”“择师”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公正,促进义务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

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推动保定教育“三年大变样、六年大改观”总体目标,积极引进全国各地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水平,教育发展的重心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全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教育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0

1

提质扩优拓宽发展路径

我市始终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将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列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力保障两项“只增不减”和四项政策性投入落实到位。同时,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县委书记月点评”和“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考核范围,定期督查、定期通报,有效缩小县域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

优化学校布局,按需扩大学位供给。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新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对有条件的、办学水平和群众认可度较高的学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潜扩容工作方案,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改扩建教学楼、建设新校区、合并周边薄弱学校、倾斜调配教师编制等方式,在不产生大班额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针对学位供给不足、部分城区和县城学校校额偏大等问题,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扩优提质项目建设,有针对性支持城区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和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来,共新增学位13万余个,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

0

2

“双减”扩展教育优化空间

9月1日,孙氏太极第四代传承人卢淑芬调整新课表,开启河北小学新学期太极社团课程。2015年,孙氏太极进入校园,开展课后专业学习。落实‘双减’政策后,参加学习的学生不断增多,河北小学已经成为省级孙氏太极传承基地,学生多次在各级比赛获奖。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课后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全市177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实现课后服务覆盖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和覆盖所有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

2023年4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将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晚自习服务、午休服务和寒暑假托管服务全部纳入课后服务范围。放学托管服务按照每周五天、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5+2”课后服务模式组织。统筹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校外教育资源,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辅导。共招募遴选大学生志愿者、退休教师和专长热心人士等776人。在积极稳妥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的同时,服务质量由“全覆盖、广参与”向“上水平、强保障”转变。按照“一校一案”和“5+2”等要求,采取“基本服务+特色社团”相结合的模式,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0

3

“集团化”形成规模驱动力

7月初,竞秀区教育和体育局举行第三批七个教育集团揭牌仪式。据介绍,自2022年6月至今,竞秀区已先后成立14个教育集团,涵盖中小学及幼儿园等多个学段,全区公办学校、幼儿园教育集团覆盖率已达81.4%,有效提升区域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缩小城乡及校际间的差距。

为推动全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解决区域间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校际间教育质量发展不充分等矛盾,进一步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覆盖面,科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扎实推进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深入发展,目前,全市已成立基础教育集团158个,成员学校1130所(园),集团成员学校数量占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数量的26.1%,惠及中小学生近71万名。

0

4

普惠、锻培、评价齐头并进

开学前一周,实验小学开启教师培训,为新学期做准备。同一时间,我市其他中小学也利用培训的形式为新学期“蓄能”。一直以来,我市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聚集一流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化“1530”师资培养模式,搭建市县两级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全力办好河北大学双卓教育学院,开展好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员培训,实施在读研究生教育硕士课程项目,培养高学历专业教师。以县级教师(校长)工作坊建设为抓手,以专项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对接名校开展常态化交流为手段,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不断将“1530”工程引向深入。

完善校长教师培养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构建骨干教师(校长)——杰出教师(校长)——卓越教师(校长)——教育家型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梯次。深化“强师工程”,加快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到2028年,全市培养造就百名左右教育家型卓越校长、千名卓越教师、万名骨干教师,整体提升全市教师队伍素质。

持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建立年度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根据学生人数动态调整教师编制,着力解决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各县(市、区)根据学校需求,积极录用部属、省属公费师范生并及时落实编制岗位。按照“面向农村、按岗培养、专项招聘、定向就业、限期服务”的原则,将市级小学全科教师毕业生优先补充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任教,落实编制岗位,逐步实现教学点全科教师全覆盖。

积极构建精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探索增值评价,解决“不敢评价”“不会评价”的问题。推进质量评价改革。依据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四个质量评价指南,建立并完善市、县、校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建设学校质量自评系统,推动学校和幼儿园对标研判、依标整改。推动县(市、区)制定完善质量评价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质量评价督导评估工作。认真开展全市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工作,依托监测数据准确掌握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状,针对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提高。建立中考全市统一阅卷机制,做好初中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为高中学校开展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提供可靠数据支撑。组织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参与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探索建立覆盖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的评价体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