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良技”让红高粱破“碱”重生
人民政协网9月9日电进入9月,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盐碱化耕地综合治理示范区迎来收获季。这片由中国中化旗下先正达集团中国种植管理的区域,原本是寸草不生的中重度盐碱地,今年使用了一种耐盐碱高粱品种,大片茂密的高粱穗粒饱满充实,长势喜人。这个新品种,就是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基于AT1技术的高粱品种,简称“AT1高粱”。
谢旗(左二)团队在大武口田间观察AT1高粱长势
距离大武口不远的宁夏平罗县,在先正达集团中国服务的德润农场高标准农田里,盐碱低产田今年也变为中高产田。而且随着下游销售渠道不断拓宽,盐碱地的土地价值得以提升,农户持续受益。
盐碱地被誉为“隐形”的粮仓,中国可供开发的盐碱地资源多达5亿亩。通过产业链协同,全流程开展盐碱地治理利用,先正达集团中国正在助力宁夏和西北地区更多盐碱地成为大粮仓。
直面挑战,攻坚中重度盐碱地“硬骨头”
大武口区地处宁夏引黄灌区下游,耕地面积约8.89万亩,“盐碱双高”的盐碱化耕地约占当地耕地面积的六到七成,其中,中重度盐碱化耕地面积约1.8万亩,在这些地方,就连最耐盐碱的碱蓬和芦苇都无法生长。
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先正达集团中国向这片最难治理的中重度盐碱地发起了挑战。开发培育耐盐碱的作物品种是啃下这块“硬骨头”的重要路径,而找到耐盐碱的作物基因,则是技术攻关的关键。
2023年,先正达集团中国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旗团队与多家科研单位协同攻关,发现并完成验证的耐碱相关基因AT1重磅发布。这是全球首次发现农作物耐碱基因,揭示了作物耐盐碱的分子机制,也是我国迄今为止在作物高耐盐碱能力研究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突破。科研团队根据这一突破性科研成果,生产培育出了基于AT1技术的高粱品种,并在大武口首次开展生产性种植。
但光有良种还不行,在“以种适地”基础上,还需要结合配套的综合技术模式,“以地适种”改良土壤。
良种+良技,从寸草不生到丰产丰收
盐碱地改良,“医治”土壤是关键。沈阳化工研究院土壤修复研究部研发总监李婷婷提出,要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思路进行土壤修复。
“我们从土壤-作物-微生物三个维度搭建综合盐碱地治理模型,首先用科学的检测方法找到盐碱地的障碍因子,找到病灶,然后有针对性地研发盐碱地改良技术,制定靶向改良方案。”李婷婷介绍,近年来团队开发了多种环境友好的化学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产品,改良后项目区土壤pH值可降低0.3-0.8个单位,重度盐化采样点位占比降低19.4%,土壤养分含量提升约3%-7%。
除了修复土壤,如何在作物生长全周期破解土地盐碱化?
“我们在AT1示范田综合使用了包括高效节水、暗管排盐、配套盐碱地种植技术等‘去盐除碱’的技术组合拳,治理效果非常明显。”中化农业MAP西北大区项目经理胡元峰说,经过一年多的治理,这片示范田土壤盐度下降20%,碱度下降60%。预计3年后,这片荒废的重度盐碱地将重获新生。
示范田旁的水肥一体化项目可实现亩均节水50%
站在AT1高粱示范田,放眼望去,满是丰收景象。据测算,今年首次生产性种植的亩产预计将达到600至700斤。
大武口盐碱地的治理经验受到当地政府的肯定。多次来到示范区现场的大武口区委书记汤瑞表示,引入中化农业MAP这样的社会化专业化力量,既盘活了荒地盐碱地,提升了耕地质量,还节约了水资源,提升了种植水平,不少项目区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下一步,我们将在土地盐碱较重的区域扩大推广。”
AT1高粱示范田是中国中化开展盐碱地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中化农业MAP西北大区已在河套地区开展了大量盐碱地综合治理的试验示范,并取得重要突破:区域内采用MAP技术解决方案的盐碱地土壤耕层盐分在作物生育期从2‰-9‰稳定下降到0.6‰-3‰,由轻中度盐碱地降为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玉米出苗率提升8%-15%;轻度盐碱地籽粒玉米产量提高10%左右。
“既有优良品种,又有技术团队支撑,这正是开展综合治理的优势所在。”先正达集团中国战略创新部科技规划总监李波介绍,集团目前已在内蒙、宁夏、吉林、河北、山东等省份建成11个示范区,累计治理16.5万多亩盐碱地。
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盐碱地综合治理
盐碱地治理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除了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盐碱地治理还需要在产业推进和协同发展上做文章,真正形成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
目前,先正达集团中国项目团队正谋划与当地农、牧、畜、酒等下游企业联合实施盐碱地优质粮、饲草等特色产业项目,协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共同将盐碱地综合利用从改土、种植,延伸到农产加工、销售,不断挖掘提升盐碱地价值,为河套地区盐碱地开拓发展之路。
“虽然还未开始收割,但AT1高粱已经找到了好去处。”据胡元峰介绍,中化农业MAP团队正积极推动与当地下游企业星海酒业就盐碱地高粱进行产销对接。
在平罗县的德润农场,一辆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等待为玉米地进行收割。中化农业MAP西北大区团队为德润农场盐碱化区域提供了包括取土检测、种植方案设计、耕种管收、水肥一体化设备运维、技术改造等在内的一体化全程技术服务。
经项目团队的努力,这块盐碱玉米地出苗率达到82%以上,比往年农户自种出苗率提高25%以上。谈及今年的收成,中化农业MAP西北大区总经理杨金光说:“按照目前的长势来看,预计青贮玉米产量较去年增加10%以上,目前我们正在协同农场积极对接下游企业,拓展销售渠道。”(邢艳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