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们身上,看到数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2024-09-09 16:32:40 - 媒体滚动

走过十年的“99公益日”,今年正式升级为“久久公益节”。

以“久久公益节”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模式,既引导大众参与公益,同时也支持众多中小公益组织运转。作为承载“99公益日”使命最主要的互联网公益平台,腾讯公益平台自2007年成立以来,有超过11亿人次捐款,超过13.5万个公益项目获得资助。

十年间,互联网公益已从筹款渠道,成为募捐活动、项目执行及捐赠人服务的集善广场。同时,随着数字技术与公益慈善的深度融合,数字公益慈善事业也得到新发展。

微光已成炬,大爱映苍穹。“久久公益节”在实现蜕变和飞跃的同时,参与其中的捐赠人、受益人、公益组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聚焦参与“久久公益节”的那些人、那些事,通过他们的变化近距离观察数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从草根组织到成立基金会

“冰桶挑战”见证互联网速度,病痛挑战基金会见证公益力量

从他们身上,看到数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今年是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病痛挑战基金会)成立的第八年。这八年里,罕见病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政策的变化,受助人群的变化,更有“99公益日”这些年带来公益理念的变化。

大多数人可能已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罕见病,但一定记得“冰桶挑战”。

2014年,“冰桶挑战”从美国席卷全球。在中国,随着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等人的参与,渐冻人以及包含病症更多的罕见病被公众所知晓。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创始人王奕鸥与她的“冰桶挑战——关爱渐冻人”项目,一起进入大家的视野。

王奕鸥回忆,“冰桶挑战”之前,“瓷娃娃”全年的筹款总额只有600余万元,而2014年“瓷娃娃”全年筹款总额达到1400万元。当年,“冰桶挑战”微博话题阅读量达44.4亿人次,她也成为2014“CCTV年度慈善人物”获得者。

对于这场超乎寻常的全民热事件,身为罕见病患者的王奕鸥认为:“‘冰桶挑战’的热度是短期的,罕见病群体面临的‘病痛挑战’却是长期的,只有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让罕见病群体在前行中感到温暖,不再孤独。”

2016年,王奕鸥团队与南都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了病痛挑战基金会,致力于开展罕见病医疗援助;2018年,病痛挑战基金会通过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公募支持,在腾讯公益平台上线了“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公益项目。

截至2024年7月,“罕见病医疗援助工程”支持了120多个罕见病患者社群、4万多名罕见病患者,累计直接援助超过4025人次,拨付善款4480万元,涉及罕见病种超过90个,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王奕鸥说:“随着这些年的努力,低龄罕见骨病患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本可以实现及时确诊、有效干预,孩子们长大后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然而,一些大龄的患者,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日常生活受到较大影响,养老照护需求更为急迫且复杂。”

“罕见病这样的议题,从不为人所知到被更多人看到、关注到,腾讯公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王奕鸥感慨道。

打开腾讯公益频道,首页展播着“生而不凡”系列纪实短片,一个个视频将罕见病群体的日常生活、生命经历与人生感悟展现出来,激发公众与病友的深度情感共鸣,增加公众对罕见病群体的认知、理解与尊重。截至2024年2月,这个系列的短片已连续播放7年,上线50部作品,总浏览量逾6600万次。

“希望我们做的这些事可以让大家发自心底认同,罕见病群体是正常存在且重要的,彼此能友善相处,这才是我们工作最有价值的地方。罕见病群体需要的不仅是政策保障,还有社会的认同和接纳,以及更有尊严的生活。”王奕鸥说。

每年的国际罕见病日,腾讯公益都会关注罕见病群体。最近两年,病痛挑战基金会与腾讯公益不断深入合作,并带领超过60家单病种罕见病的一线机构参与其中。“大家参与的热情特别高,现在的动员和倡导已经不止集中在9月的那几天,而是融入了日常。”王奕鸥说。

腾讯公益也意识到将公益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今年“久久公益节”推出的5大激励类型、13个激励点,将绝大部分行业实践激励的衡量周期,调整为今年1月1日到11月20日,旨在鼓励公益组织更加重视日常持续开展运营活动及公益倡导,获得更多用户的长期支持,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接力

寻找的不仅是资金,更是认可、共鸣和光明的未来

从他们身上,看到数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每年临近9月,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以下简称晓更基金会)理事长李红总是忙得焦头烂额,要抓紧安排筹款工作,今年更是从1月就开始计划筹备,考虑筹款策略、要撬动哪些资源、要做哪些关键性尝试等。在李红看来,参与“99公益日”是助力基金会发展的重要机会。

2014年7月,心智障碍者(一般指孤独症谱系障碍、智力发育迟缓、唐氏综合征等发展障碍人群)家长王晓更发现,虽然不同地区都有心智障碍者家属自发建立的互助组织(又叫家长组织),但力量很分散。于是,她将来自全国各地的17个家长组织进行整合,并发起“融合中国”家长组织网络项目(以下简称“融合中国”)。

那时,“融合中国”没钱没资源,还缺人手,靠的只是千百个家庭在一起抱团取暖。这种状况一直到2016年才开始改变。

2016年,李红告诉因结肠癌正在接受治疗的王晓更,打算参加“99公益日”,带领家长们发起网络筹款。王晓更对此却信心不足:“我们的家长都太‘朴素’了,特别新的东西未必能做好。”然而,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家长们仅靠动员身边的亲友就筹集了几十万元善款。

2017年,李红及其团队推动38家机构共同发起“融合中国”腾讯“99公益日”众筹项目,当年筹得487万元善款(含配捐200多万元)。这也成为“融合中国”发展的重要拐点,让组织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各地伙伴组织可以开展常态化的公益活动和服务。这年“99公益日”后第三天,年仅56岁的王晓更与世长辞。王晓更走的那天,李红在心里悄悄说:“晓更姐,你可能都不相信,我们真的做到了。”

王晓更去世了,但在其家人、家长组织、心智障碍家庭和爱心人士资助下,2018年7月,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作为非公募基金会正式登记成立,并于2018年“99公益日”升级项目品牌为“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项目”,9月9日当天完成了800余万元的预定筹款总目标。

至今,“融合中国成就阿甘梦项目”已有全国120个市县的300多个家长组织共同参与联合劝募和执行,仅2023年度公益支出就超过1200万元,支持超过1万场社会倡导活动,让超过17万人次心智障碍者受益。

戴榕是最早参与“融合中国”的家长之一,她说:“我曾经觉得,因为儿子,我的整个人生将是灰暗的。但今天,我要感谢他。因为他,现在的我勇敢而坚强。”

在戴榕的手机打车软件里,有一条随时准备发给司机的信息:“师傅您好,我儿子是孤独症患者,麻烦您耐心一点。”

为了儿子,戴榕写过很多信,给亲朋好友的、给邻居的、给公交司机的、给学校老师的、给同学家长的……她为儿子某些特殊行为可能给别人带来的打扰表示歉意,解释什么是孤独症,以及这样的孩子会有怎样的表现,并恳求大家,在孩子有上述表现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在孩子有进步时给予鼓励。

通过“99公益日”和腾讯公益平台的链接,心智障碍者家庭相互团结相互激励,从绝望中找到希望,与生活握手言和;从最初的举步维艰,到借助“99公益日”平台被更多的人看见、理解、支持;从最初的青涩公益探索、到现在的高质量发展。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捐赠人、受益人、公益组织都找到了共鸣,产生了信任,一起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从传统手抄手绘到科技智能制作

数字工具箱让公益组织日常运维效率显著提升

从他们身上,看到数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公益组织如何快速设计出吸引人的电子海报?电子问卷如何快速生成?筹款项目的海量数据如何迅速转化为让人一目了然的展示图表?募捐活动在志愿者管理、多项目管理方面,如何利用新技术,筹集到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为了满足乡村老人、慢性病患者、妇幼、残疾人等就近享受康复医疗的需求,北京凌锋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凌锋公益)开展了“振兴健康乡村——建设康复健康小屋”项目。

凌锋公益副秘书长尹路介绍:“通过申请腾讯技术公益数字工具箱,我们获得了腾讯云BI的支持。”他使用集数据准备、报告制作、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可视化分析工具——腾讯云BI,向记者展示了科技的力量。

打开腾讯云BI生成的“康复健康小屋数据看板”,小屋的全国分布情况、服务人次、村医数量、志愿者医生人数以及服务人群占比、设备使用状态、志愿行动等数据信息,都以图形、图表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在眼前。

通过点击看板的不同区域,可实现数据的提取和分析。比如,康复健康小屋在某地某村,什么时间给哪个村民做过什么服务,村民的性别、年龄、疾病状况、使用仪器情况、治疗效果、满意度等,都显示得清清楚楚。

尹路介绍:“我们为全国240个乡镇的乡村卫生室捐赠医疗设备,招募900多名志愿医生,设置了321个康复健康小屋,服务近8万人次。”

此前,村医需要通过线上表单手动录入数据,医疗设备虽然能自动上报数据,但后续的人工统计过程繁琐且耗时,加之小屋日常康复诊疗、学习培训等方面的信息数据量急剧增长,传统的表格汇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数据分析和项目监督需求。“简单地说,没法短时间内给项目决策者和资助者提供执行情况,影响了机构的日常管理和项目承接成果汇报。”

现在,村民来康复健康小屋,只需在机器上扫社保卡或身份证,所有数据就会自动上传。项目管理者通过腾讯云BI可以及时、精准了解项目执行情况。尹路说:“项目执行记录可以精确到秒,项目情况汇总分析也可以几秒生成。省时、省力,还及时精准,对我们帮助很大。”

凌锋公益是腾讯基金会联合恩派基金会于2022年发起的数字工具箱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只要是在中国内地(大陆)依法注册或者登记的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基金会等,均可在腾讯技术公益平台免费申请数字服务。今年1月起,数字工具箱为“腾讯公益组织服务平台”已认证的公益组织提供授权跳转服务,实现免认证完成申请的服务,进一步简化公益组织的认证申请流程。

“久久公益节”期间,数字工具箱联合数款产品推出AI久久工具包组合,涵盖公益组织在“久久公益节”期间募捐所需的功能模块以及以AI应用为核心的系列功能。

这些工具包括腾讯混元、腾讯文档、腾讯问卷、腾讯云智绘、腾讯云BI、腾讯电子签、Canva可画、灵析在内的数字工具箱合作伙伴,它们联合为各机构在“久久公益节”期间的筹款和各种活动提供支持,助力公益组织打通数字化转型升级“最后一公里”,也助力机构更高效、更透明地运营。比如腾讯文档,AI智能助手“帮我做”,在对话框输入主题内容就能为公益组织完成文档创作、内容处理、数据统计等工作。而腾讯云智绘与Canva可画,通过简单的点击操作加上AI助力,就可以设计出耳目一新的“久久海报”。

从2022年至今,已有近60款适配公益场景的数字工具入驻数字工具箱项目,助力公益组织上“云”用“数”。近1000家公益组织已申请免费权益超过2500份。

同时,针对部分公益组织有了工具不会用的情况,“久久公益节”期间,数字工具箱项目发起技术开发者联盟二期,邀请19家优秀的数字化服务商成为交付合作伙伴,结合公益组织的需求,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公益组织数字化公益场景更好落地。

这些工具提升了公益组织日常运维的效率。比如,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申请了腾讯云,在上面搭建机构网站和“一人一棵树”微信小程序。“一人一棵树”微信小程序基于GIS+无人机航测倾斜实景三维建模技术,将已经开展了15年,累计有50万人捐款、5万多人参与种植,总面积达6.2万亩的“志愿者绿洲行动”真实再现,并链接捐款人和志愿者,助力西部生态治理和荒漠化治理,实现年筹款300万元、年生态治理面积超过1万亩。满天星青少年公益发展中心使用腾讯会议,通过在线阅读小课堂、阅读教师培训、线上书友会等活动,为教师赋能超过2700人次,提升其阅读指导能力。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副总裁、技术生态部负责人李哲表示,近两年来,数字工具箱不断助力公益组织,为公益领域数字化发展的多元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持,同时激活公益组织的数字化进阶需求,打造技术公益供需双方的生态体系。未来,数字工具箱将持续做好普惠与陪伴角色,结合技术的发展,不断探索更多产品和技术,提高服务能力,为公益事业乃至社会价值领域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持续有效的助力。(本报记者  冯  佳)

从他们身上,看到数字公益的速度和力量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