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皋兰县推进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转自:兰州发布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皋兰县创新载体和形式,组织开展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题调研,查堵点,破难题,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特色工作法听民声、察民情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今年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游玩。但我觉得还不够,应该号召大家将自家门口的垃圾处理干净……”“现在大家富了,私家车也多了,怎么停车成大问题……”10月17日上午,在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内一处古梨树下,什川镇党委副书记陈大旭和上车村党总支工作人员正在入村了解民情,和村民魏至玉等人围坐在一起商议和美乡村建设事宜。这是上车村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古梨树下说事情”工作法。1张圆形石桌与5个石墩便是“古梨树下说事情”工作法的全部“硬件”,简易的条件下凝练出一套管用的工作法宝。村党总支在这里讲政策、话发展、授技术,让民生服务更接地气更有人气。
据了解,皋兰县依托村(社区)党组织,建立以党员为骨干,各类团体、组织、协会成员等广泛参与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积极推行“我与街坊们”“小南工作法”“法律咨询台”“古梨树下说事情”“北庄之声”等特色工作法,构建起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综合治理格局。同时依托甘肃党建“双报到”功能,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定期走进基层,开展政策宣讲、文明创建、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推动社区发展,不断提升工作质效,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民生工程稳步推进
在上车村相邻的下泥湾村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工程项目现场,一栋栋红顶白墙的建筑整齐排列,工人们正忙着铺设电网,做污水处理。一旁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刚从地里干活回来的村民魏万桥赶到自家的新房子里,一丝不苟地做起水泥垫层。魏万桥原来住在沙洼山下,每逢下雨总让一家人提心吊胆,几年前遭遇山体滑坡差点将房子摧毁。“新房子不到1年时间就建好了,马上就能入住,我心里特别高兴。”魏万桥说。
这是2023—2024年什川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项目总投资2992万元,总搬迁任务199户,今年将安置90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什川镇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多次组织召开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会议,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高效统筹推进全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任务。广泛宣传搬迁政策,有针对性地反复征求了群众意见,帮助群众吃透了搬迁政策,为其答疑问、解疑惑。同时注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搬迁农户后顾之忧,让群众搬得进、住得下。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这几天皋兰县水阜镇水阜村村委会副主任、甘肃阜源昌蛋养殖专业合作联社理事长王斌忙得不可开交。10月17日上午11时记者见到王斌时,他正带着麦克风在蛋鸡养殖车间为由平凉市泾川县50余名村支书组成的参观学习团讲解发展模式和经验。近年来,水阜镇跳出行政村各自为战、分散发展的传统思维,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抱团发展、村村联营、村企合作、共谋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统筹全镇7个村党组织成立了甘肃阜源昌养殖专业合作联社,采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信贷融资”的经营模式,筹集各村集体经济、农户资金500万元作为蛋鸡养殖基地运营资金。目前基地集中养殖海兰褐蛋鸡10万羽,运营周期为13个月,现阶段产蛋率保持在96%以上,日产蛋量可达5.2吨。
无独有偶,皋兰县石洞镇阳洼窑村党支部也依据产业发展基础和种植地理优势,按照“抱团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原则,采取“天津帮扶资金+山东先进种植技术”相结合方式,建成运营阳洼窑蔬菜产业示范园。产业园总占地面积300亩,建成育苗温室2座,高标准日光温室16座,高架大棚216座。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阳洼窑蔬菜产业示范园由村党总支部牵头,组织本村身体素质较好、种植经验丰富、带动能力较强的党员种植能手,参与产业园育苗、种植、运营等各个环节,在技术成熟后通过党员带农户的模式,传授经验,推广技术,开展技能培训,带动本地农户提升技能增加收入。目前,该产业园共计流转130户农户土地265亩,每亩每年流转费600元。同时,42户脱贫户入股产业扶持资金建成的103座高架大棚,每年每户分红1500元,今年阳洼窑村的集体经济预计可达70万元。阳洼窑村党支部书记魏正家说,“目前大棚处于淡季,村支部正在考虑通过产业转型,带动更多农户种植反季节蔬菜增加收入。”(中国兰州网全媒体记者魏宁)
来源:兰州发布、中国兰州网
编辑:蔡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