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你是选择“躺平”还是继续“鸡娃”?

2022-01-19 13:12:47 - 环球网

1月中旬开始,广西各地中小学生迎来“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以前是“一做作业,鸡飞狗跳”,现在又变成部分家长感觉“孩子玩的时间太多”。不用补课,作业也少,不少家长开始担心“今后的考试该怎么办”。

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在新的教育形态下,家长需要履行什么责任、要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该如何“依法带娃”?在2022年自治区两会期间,自治区人大代表就这个话题展开热议。

“双减”后,你是选择“躺平”还是继续“鸡娃”?

“躺平”还是“鸡娃”

新政落地家长心态各异

寒假临近,南宁各中小学校陆续迎来期末考。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不少学校采取游园闯关、趣味游戏等方式替代“期末考卷”,并结合日常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看着孩子没将传统的成绩单带回家,有些家长不太适应:“没有纸笔考试,家长如何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呢?”

相对于这类继续“鸡娃”(打鸡血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的家长,也有不少家长选择了“躺平”。

肖女士平时工作较忙,没有太多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去年8月,她本来正犹豫新学期是否让孩子参加校外辅导班,“双减”政策之下各类学科辅导班纷纷偃旗息鼓,她瞬间不再挣扎,“到底学得怎么样,就看孩子自己的本事了”。

“双减”后,你是选择“躺平”还是继续“鸡娃”?

扭转“唯分数论”观念

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1月17日,南国早报微信公众号发出关于“双减”后如何带娃的话题调查问卷,有800多名网友参与了投票。

问卷结果显示,有41%的网友认为,在作业减少、不上培训班及没有考试的情况下,担心孩子成绩不理想,家长难以及时掌握学习效果。

“双减”后,你是选择“躺平”还是继续“鸡娃”?

经过“双减”后半年的教学实践,自治区人大代表、桂平市逸夫实验小学校长陈冬寒感受到了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力度。在今年自治区两会上,她结合“双减”半年来学校的实践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冬寒说,家长和老师都是在原有的教育模式里成长起来的,对分数有很深的“执念”。“双减”政策刚开始实施时,老师也比较迷茫:课程怎么设置?怎么考量教学成果?该培养学生的什么素养?但大家也有共识,“只盯着今天的成绩,学生没有明天”。

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陈冬寒提出,应呼吁家长和老师转变思想观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改革升学考试制度和评价方式。

家长应切实担起责任

代表呼吁建设更多公共学习空间

“双减”之后的首个寒假,您怎么安排孩子的空闲时间?本报的问卷调查显示,26%的网友选择让孩子继续学习课本知识或参加学科类培训,可见家长的焦虑仍未完全得到缓解。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有18%的网友选择“让孩子去运动”,15%的网友选择“让孩子自主选择学他感兴趣的项目”,12%的网友选择为孩子报特长班培养新技能,还有总计20%的网友选择了安排亲子活动以及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各类公共学习场馆。

“双减”后,你是选择“躺平”还是继续“鸡娃”?

自治区人大代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石鹏说,家庭教育促进法和“双减”政策是紧密相连的,对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减’要把握质和量的平衡,‘减’的是作业量,但‘提’的是家庭的责任。”

陈冬寒也表示,实现“双减”“依法带娃”,仅靠学校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

她提议,应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增建一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学习空间。同时,这些场所每年应当定期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开发家庭教育类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让孩子有地方可去,得到更全面发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