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 日常保护措施到位 与基因关系并不大

2023-01-19 03:10:19 - 上游新闻

张伯礼院士揭秘“未阳人”

日常保护措施到位与基因关系并不大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经过去,有部分人从始至终就没有“阳过”。不少人分析,没“阳过”的人是身体好,免疫力高,不受病毒侵害。也有人觉得,目前感觉自己还没“阳过”的人有的可能已经感染过了,只是身体没异样而已。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在实践中观察到,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力较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与患者的身体因素关系相对较小,而与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完备、生活习惯是否良好关系更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没“阳过”的人群,其日常保护措施大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完成了新冠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对新冠病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降低了感染的概率。当然,有些没“阳过”的人群,也可能是感染后无明显症状表现,也可能是没有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未阳人”的基因是否与众不同?对此,张伯礼表示,目前有专家团队在对疫苗有效性的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白细胞表面抗原类型与新冠疫苗抗体应答和突破性感染风险之间存在关联,这表明的确有一些人拥有特定基因型,使他们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如HLA-DQB1*06等位基因。英国牛津大学一项覆盖1076名新冠疫苗接种者的研究表明,在新冠原始株和阿尔法变异株流行期间,携带这一基因的人感染机会为未携带者的63%。相对地,也有一些人拥有更容易感染且更容易发生重症的基因,如HLA-B*46:01等位基因。“这些基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携带者数量均较低,所以绝大多数人既不具有易感基因也不具有抗感基因。”张伯礼说。

张伯礼表示,虽然“天选之子”的比例并不大,但是其对未来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或将产生很大的帮助,也给未来的疫情防控策略及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也需要重视对这类“先天不感染者”的深入研究。据科技日报

多地疾控密集发布提醒:

警惕合并疟疾的新冠感染

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中外人员外来更加便利,但传染病输入的风险也进一步增加。近期,山东、江苏、湖北、安徽等多地疾控部门密集发文,警惕合并疟疾的“新冠感染”。

近日,“青岛疾病控制”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要警惕合并疟疾的“新冠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在全球暴发以来,非洲和东南亚等疟疾高流行区同时成为新冠流行区,上述地区回国人员存在新冠和疟疾双重感染风险。此前青岛市已发生多起非洲、东南亚国家回国人员在新冠隔离点集中医学观察期间,检出输入性疟疾的病例,这种病例症状复杂,容易漏诊。

据介绍,疟疾和新冠的相似症状有两点,一方面都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另一方面,部分新冠有腹泻症状,有些恶性疟患者也有腹泻。甚至,在部分疟疾病例特别是恶性疟的临床表现中,规律地畏寒寒战通常并不明显,而常以头痛、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只有通过实验室诊断,才能把二者鉴别开来。据界面新闻

32个督导组赴各地

督导做好农村防疫工作

农村是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会同有关部门组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近期派出32个督导组赴各地督导,推进压实“五级书记”责任,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

曾衍德表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农村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技术人员和医疗物资都要下沉,县城医疗资源要向一些薄弱乡镇和社区倾斜,补充技术力量,增强救治能力;一些应急设备和药品要向乡镇卫生院倾斜,确保有药用、用得上。针对农村老幼病弱人员的防护,曾衍德指出,要准确掌握信息,对65岁以上老年人、孕产妇、儿童,特别是缺乏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的独居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进行“一对一”包保联系,对可能出现的重症情况及时识别、及时转诊、及时治疗。据新华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