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农业发展,上海横沙新洲总体规划发布,用“新时代中国式”打造“世界范”

2023-01-19 17:33:13 - 文汇报

紧扣农业发展,上海横沙新洲总体规划发布,用“新时代中国式”打造“世界范”

《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3-2035)》(以下简称《横沙新洲总规》)日前获批,提出将横沙新洲园区着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现代都市生态绿色农业示范区,新时代中国式上海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新标杆。

横沙新洲地区位于长江入海口,经过长江近二十年的滋养,已形成新的陆地,既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也是一座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金山银山,更是上海未来城市发展重要的战略空间。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2022年9月起,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东滩)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崇明区人民政府联合开展《横沙新洲总规》编制工作。按照区域联动和空间一体的原则,规划范围包括横沙新洲园区和横沙乡,共158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范围考虑到整个长江口区域。规划编制充分衔接落实《上海现代农业产业园(横沙新洲)发展战略规划》,集中开展三家设计单位关于空间格局的多方案比选,同时相关委办局牵头开展若干专题研究。经综合优化深化,形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

落实新理念,明确横沙新洲园区总体发展目标

规划编制遵循三方面理念——

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聚焦农业强国建设和现代化农业园区发展要求,树立都市现代生态绿色农业的示范区。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落实“长江大保护”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战略要求,强化长江入海口区域总体生态空间锚固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循环使用。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服务国家战略,构建能充分发挥横沙战略资源优势的空间格局,为破解超大城市发展瓶颈,支撑上海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建设现代农业五大高地——

一是高品质农产品供给高地,强化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保障城市居民主要农副产品10-15%的供应量,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100%。

二是前沿农业科技示范高地,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于90%。

三是和谐发展生态价值高地,坚持近零碳排放、零污排放发展导向,保护鸟类栖息地。

四是宜农宜游宜学品质体验高地,服务市民高品质生活需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

五是制度开放创新高地,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强化区域统筹,整体谋划空间格局

在区域格局方面:

总体考虑长江入海口的空间特征、自然特色和功能要求,切实落实长江大保护的总体要求,着力彰显区域“江海交汇、水陆一体、蓝绿辉映、生态为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体风貌,统筹区域生态、生产和生活需求,形成“一区两带多片”融合协同的空间格局。

一区,即“上海2035”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江口战略协同区。两带,指东西向以长江航道水利等水生态为主的空间带,五片联动;南北向以江海交汇、咸淡水交织和候鸟迁徙通道等为主的自然特色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带,五滩一体。多片,指该区域内集中呈现的多岛、多滩、多湿地、多沙洲等具有丰富地形地貌特征的水、陆、岛多样化地带。

在空间布局上:

一是锚固长远发展的安全格局。基于长江入海口的自然特征,防范风暴潮、咸潮入侵等自然灾害风险。外围堤防提升至200年一遇的标准,内部借鉴“圩田”理念,划分防洪除涝分区,构筑“四横九纵、一环三湖”的水网系统,承担调蓄水和灌溉功能,保障淡水资源供给和防洪除涝安全。

二是构筑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功能格局。园区内部规划形成“一原点、两轴线、三组团、十方田”的空间结构。“一原点”承载农业园核心功能,打造园区综合性管理服务中心。“两轴线”即东西向综合发展轴集中呈现未来科技农业生产场景的展示窗口,南北向综合服务带承载高端农业产业服务功能。“三组团”即中部科技引领组团和东西两侧的规模化生产组团,采用玻璃温室集群、机械化大田和有机循环农业多种生产方式相结合,内部由主要道路分隔形成“十方田”即10片万亩智慧良田。耕地不少于6.5万亩,建设用地占比不大于10%,并预留约2万亩战略预留空间。

坚持近远结合,加强重大专项系统支撑

形成循环种养、功能复合的农业生产布局。中部科技引领组团设置科技研发、科普展示、金融贸易、旅游接待等“农业+”延伸服务,并以设施农业为载体进行工厂化育苗育种和高效、高附加值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研发,形成产学研一体的未来科技创新农业试验基地。东西两侧规模化农业生产组团按照种养循环模式统筹种植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发展,在粮菜种植的基底上,集中展现牧业、渔业、花卉和科技创新等现代农业场景。

坚持生态优先,锚固生态网络空间。构筑环岛生态空间带,大堤内侧结合海岸基干林带、环状水系、大地景观形成环岛生态带。组团间形成生态融合空间带,依托南北向河道强化农林水湿复合,丰富农田生境,提升生物多样性。塑造“以田为主,林水相伴”的大田景观节点,规划水面发挥雨水调蓄功能,结合水面形成青丘微地形,丰富空间景观层次。“十方田”内部发挥农田生态基底作用。

近远结合,统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布局。近中期形成以水路为主的对外交通体系。遵循客货分离的原则,提升横沙乡车客渡码头设施能力和功能,作为横沙岛对外客运主要节点;在园区北侧结合加工区规划产业配套码头,作为横沙岛对外货运主要节点。园区内部规划“一横三纵一环”路网系统。一横即东西贯穿的主干道,三纵为南北向的道路,环路即“堤路合一”的环岛滨海景观大道。保证生态、生活岸线占比不低于90%。

对标国际先进农业园区,引领未来精准化、智慧化、生态化农业形态和生产方式,同时发挥农业的景观、生态、文化等功能,按照功能融合、空间复合原则,配置四级“大田驿”公共服务体系。

完善园区水务、电力、燃气、通信、环卫、防灾等6大类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并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探索新能源开发和利用,园区清洁能源占比达90%,探索发展农光储能。高标准打造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结合市政综合杆等新型基础设施,实现横沙新洲通信网络全覆盖,分区实施“数字农场”“无人农场”应用场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深度融合。

作者:史博臻

编辑:唐玮婕

责任编辑:戎兵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