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志伟
“求助,该怎样描述这张图片的景色”“如何委婉地夸赞一个人”“表达惊叹的词句有哪些”……如今,类似的“求助帖”在网络平台并不少见。在这些“求助帖”背后,不少年轻人正在因词不达意、语言匮乏而感到困扰。面对“词穷”的自己,不少年轻人在积极尝试找回“表达能力”。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35.7%的受访青年感觉表达能力原地踏步。应对“词穷”,58.4%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加强阅读,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57.5%的受访青年建议注重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
杭州的90后刘源觉得自己现在想写点有“文化”的文字越来越难了,“跨年那天,本想发个朋友圈表达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新年展望,但想了半天不知道从哪儿写起,最后只发了张图,配上了‘2024’的文字。”
在工作上,前段时间的年终总结让刘源颇感为难,虽然一年下来完成了不少工作,但他发现想要顺畅地写出来,却并不容易,“最后花了很多工夫才完成,写总结比工作还累。”
调查显示,53.3%的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35.7%的受访青年感觉表达能力原地踏步,仅11.0%的受访青年认为表达能力提高了。交互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认为自己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了的比例更高,为66.0%。
在北京工作的95后张然,对自己第一次汇报工作的经历印象深刻。她认真准备了好几天,但到发言时一度“大脑空白”,有想法却难以完整地表达出来,“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关键词,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还‘卡壳’了好几次。”这让张然意识到,写和说完全是两回事,流利表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调查显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47.1%的受访青年感觉自己词汇量匮乏、表达单一,43.2%的受访青年表示用笔写字变少,41.5%的受访青年遇到过词不达意,难以准确表达想法的情况。
“平时和朋友聊天,大家都喜欢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如果谁发了一大段文字,反而会显得很奇怪。”合肥的00后王雨菲觉得,碎片化的表达方式能够活跃气氛,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像某种“暗号”,接得住“梗”代表着“你懂我”,能很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这仅限于网上,如果线下这样说话,难免会让人觉得‘尴尬’。”
数据显示,37.9%的受访青年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况,35.0%的受访青年觉得写作困难。其他情况还有:表达逻辑比较混乱(34.9%),经常使用网络用语(31.1%),过于依赖表情包(22.8%),越来越懒于表达(14.1%)等。
应对“词穷”,受访青年认为加强阅读和独立思考是关键
在那次不太顺畅的工作汇报后,张然开始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并制订了计划。“我会在汇报前,先练习几遍,直到能完全顺下来。平时也会读一些与工作相关的书籍,积累专业知识,这样表达时会更专业,说起来也更有底气。”
“在互联网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刘源觉得,现在很多碎片化信息看完就忘,主要是因为没有深入探究和思考,而这往往是消化吸收信息的重要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刘源比较关注社会民生类新闻,遇到热点事件会主动搜集信息,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增强思辨力,理性表达。
调查显示,应对“词穷”,58.4%的受访青年认为要加强阅读,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57.5%的受访青年建议注重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55.7%的受访青年认为要打破碎片化、快餐化获取信息的习惯。其他还有:多参与线下面对面交流,锻炼表达技巧(46.9%),注重国民表达教育,提升表达能力(39.5%),辩证看待和使用网络流行语(20.3%)。
“年轻一代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反映出互联网时代‘文字失语’的现实问题。”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焕钊表示,互联网技术让生活更便捷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表达方式等产生深层影响,年轻人的“词穷”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帮助年轻人走出‘词穷’困境,需要从改善互联网语言环境开始。”郑焕钊认为,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内容的精品化建设,尤其是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丰富性和美感,打造内容优质的网络人文新经典;另一方面,要引导各类互联网媒体规范语言文字表达,加强文化责任的主体意识,树立文化引导和审美引导的责任,比如打造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社交软件、节目等。另外,学校及家庭要提高对人文经典诵读的重视,加强对年轻一代语言表达和思维的训练。
“年轻一代的‘词穷’问题,还需要改变其网络生活的习惯。”郑焕钊建议,相关部门要帮助年轻人减少对虚拟环境的依赖,鼓励年轻人参与更多线下活动,获得具体的生活体验。
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14.1%,95后占21.0%,90后占40.7%,85后占14.9%,80后占9.3%。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占1.3%,高中/中职的占8.9%,大专/高职的占25.7%,本科占61.7%,硕博研究生占2.5%。
责任编辑: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