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2024-11-19 03:22:06 - 兵团日报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弦歌不辍灼芳华 砥砺深耕行致远

●马雪娇余明星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坐落着一所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的综合性、现代化高校——塔里木大学。

奔腾的塔里木河孕育了其博大的胸襟,漫漫黄沙铸就了其自强不息的品格。蓦然回首,塔里木大学已走过66载春秋,地理环境的恶劣并没有阻碍学校的崛起,反而成就了其独特的精神品质。

66年栉风沐雨,塔里木大学始终以国家利益为至高利益,聚焦建设兵团特点南疆特色高水平大学,走出了一条有特色、跨越式、可持续的学校振兴与发展之路,成为南疆唯一一所综合性大学。

66年薪火相传,塔里木大学筚路蓝缕,塑造了一所沙漠名校的浩然风骨,为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加快建设兵团特点南疆特色高水平大学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66年哺英育华,塔里木大学弹奏出一曲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雄浑乐章,培养了一批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胡杨学子,成为新疆、兵团,特别是南疆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塔里木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铭记关怀,感恩奋进,总结办学经验,凝聚前行力量,奋力推进兵团特点南疆特色一流大学建设,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学科“筑峰”

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金秋十月,塔里木大学红色文化广场中央,王震将军的雕像巍然矗立。

1958年10月,为适应国家屯垦戍边事业和开发塔里木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在时任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的倡导下,塔里木河农业大学(今塔里木大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塔里木河畔宣告成立。

从此,这所高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南疆大地上熠熠生辉。

这样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塔里木大学的发展巨变——

从沙漠腹地孤零零的几顶帐篷、6个地窝子、5间土平房、500亩耕地,到如今占地面积389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27.3万平方米的综合性高校;

从学校仅有19名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教师和500多名学生,到2024年,专任教师达1345人,其中硕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93%,招生规模达9413人,在校生规模增至36564人;

从首届招收农业经济、农学、水利、农机、会计统计5个班,到如今构建了“五级”学科专业体系,新增兵团重点建设学科9个,新办南疆急需的医科、工科专业32个,专业总数达到92个,其中理工农医教育类专业占比76.08%,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

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闫祥林说:“塔里木大学应南疆发展而生、而兴,近年来,学校不断夯实学术基础,加快向研究教育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转型。”

走进塔里木大学校史馆,学校66年来的峥嵘岁月铺展开来。

胡杨树下的小黑板、挂着马灯的地窝子……19名教师和500多名学生发扬南泥湾精神和抗大精神,在万古荒原上开荒造田,边学习边劳动边建校。

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是这座校园最显著的特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从未改变。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祁成年自1987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与塔里木大学风雨兼程近40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变化。

“我是1983年进校、1987年毕业。当时学校人很少,条件艰苦,几乎没人愿意留校。上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祁成年说。

学科实力是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学科建设是大学改革发展的“龙头”,舞动龙头,带动龙身。

在科学化的制度保障下,学科要“筑峰”,就是要打造“高原”学科群和“高峰”学科,辐射带动全校学科整体水平提高,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为适应南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塔里木大学在巩固提高园艺、作物、畜牧、兽医等传统优势专业的基础上,设立纺织工程、化学化工等本科专业。今年,又新增了俄语、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满足新时代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个个学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雨后春笋般在塔里木大学萌芽、勃发。

近年来,塔里木大学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新增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点增至23个;新增农业农村部科研平台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形成高水平省级科研团队3个、校级科研团队2个,科研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66年来,塔里木大学致力强化“龙头”地位,学科层次不断提升,体系日趋完善,特色日益彰显,完成了从农业院校到综合性大学的跨越,学校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未来,塔里木大学将对标南疆油气、煤炭化工、新能源产业等领域和产业,增设一批急需专业,增设MBA、国际商务、能源动力等专业硕士学位点,进一步凸显高层次人才对南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我们将围绕自治区九大产业集群、兵团七大主导产业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一流大学建设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生命线,发扬南泥湾优良传统,践行胡杨精神,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形成教育戍边新优势,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闫祥林说。

以文育人

在祖国西部筑起人才高地

今年开学季,塔里木大学组织2024级新生到塔克拉玛干沙漠拉练、重走沙海老兵路的视频,一时间刷屏网络。

用胡杨精神育人,为兴疆固边服务。漫步在塔里木大学校园,浸润式红色育人场景随处可见。

塔里木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在各门课程每节课堂教学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切实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导向,设立“胡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打造247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7个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学校创建“胡杨·辅导员工作室”,评选“胡杨学子”“胡杨教师”,将胡杨精神作为师生入职入校第一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实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胡杨精神深深根植在各族师生的心灵深处。

人才集聚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培养更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新疆地广人稀,多种因素造成人才短缺。履行兵团特殊使命,人才是强大保障。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笃定方向、肩负使命。塔里木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筑南疆人才“绿洲”。

2023年,塔里木大学招生规模达8909人,其他省市生源数达6108人,在校生规模增至33880人(含成人教育),较2018年分别增长78.07%、115%、110%。临床医学专业2021年实现一批次招生,2022年首次零批次定向招生。

招生数量连年增长,塔里木大学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这座大学,与兵团同脉。这里的师生如胡杨扎根大漠,代代相承,建设着祖国的边疆。66年岁月中,塔里木大学先后培养10万多名毕业生,8成以上毕业生扎根新疆,献身边疆,成为新时代胡杨精神的践行者与传承人。

一个个从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信仰在心,技艺在身,遍布新疆尤其是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为南疆的发展进步发挥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是胡杨精神塑造了今天的我,我们要像胡杨一样扎根在南疆、服务在基层。”一师十二团三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陈建说。2006年,从塔里木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陈建选择留在南疆。

学习在塔大,奋斗在新疆。60余年来,塔里木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紧贴南疆实际,把学生培养成政治上可靠、专业上过硬、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塔里木大学用生动的实践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把影响力写在西部广袤的大地上。

塔里木大学把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摆在突出的位置,不仅为新疆、兵团培养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还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大学建设发展迈向一个又一个高点。

学府有高楼,名师续弦歌。今年开学季,塔里木大学迎来百余名博士生。

学校采取超常规措施,实施“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特殊紧缺人才引进计划”,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日趋优化,专任教师中硕博士学位教师1257人,高级职称教师602人。

“如果没有‘人才强校’战略,我读到硕士就结束了,如今我已成为博士,非常感谢塔大提供的成长平台。”得益于塔里木大学启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2008年,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王彦芹赴对口支援高校学习。

大批优秀人才竞相涌现,塔里木大学已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兵团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省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25人。

引才、聚才、育才、用才,高质量人才集聚是塔里木大学活跃在高等教育舞台的“秘籍”。

产教融合

构建社会服务体系

10月29日,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副教授王江波,收到了三师四十四团一连职工田二刚寄来的一箱苹果。

2021年,田二刚的一片70亩的老果园,总产量8吨;今年,果园每亩地产苹果1吨。这几年,是王江波带领学生驻扎在四十四团开展课题研究,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导服务。

“果园从承包不出去的‘烫手山芋’变成了‘聚宝盆’。每年苹果丰收,我都会给王老师和学生们寄一箱。”提起塔里木大学师生对自己的帮助,田二刚感动不已。

走出书斋,走向田野,把论文写在南疆大地上。塔里木大学聚焦兵团发展需求,服务南疆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在新疆、兵团发挥了显著的科技创新服务、引领与支撑作用。

一批批教师、学生扎根生产一线,一心一意搞教研,扑下身子做服务,一批批科技服务团队前赴后继扎根南疆,将科研创新成果植入南疆大地,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光发热。

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教授吴翠云带领团队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从适宜戈壁荒漠种植的红枣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体系,到适宜轻简化栽培的密植园改造技术,再到“三优一高”红枣产业发展模式,吴翠云团队的科研成果一个个落地生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10万亩。

“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赋能,职工群众急需的技术,就是我的科研方向。”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聂竹兰说。

作为生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聂竹兰近年致力于新疆裂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如今,这项科研成果即将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残膜污染问题,塔里木大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教授王旭峰多年致力于研究残膜污染防治。不久前,他带领的残膜污染防治团队在植物吸收微/纳米塑料方面取得最新研究进展,揭示了植物吸收微/纳米塑料条件与转运过程。

胸怀天下,扎根南疆,一代代塔大人将学科建设、基础研究与南疆、国家的发展融合在一起。“红枣公主”“核桃公主”“棉花公主”“胡杨公主”“羊圈教授”……这些实干担当的塔里木大学教师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形成了更多新质生产力,以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民生。

塔里木大学扎实推进科研项目、创新平台、科研团队建设,截至2023年底,累计获批立项各类科研项目1792项,立项总金额3.68亿元;发表四大检索论文661篇,其中SCI论文519篇,专利1099项;出版学术著作142部,获批地方标准3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6项,其中兵团科学技术奖15项,实现了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的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天山南北、田间地头、各族职工群众身边,哪里有需要,塔里木大学科技服务团队就到哪里。该校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500多人次和专家教授1600多人次,深入南疆地州县乡村、团场连队,常态化、精准化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66年来,胡杨精神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在屯垦戍边的壮阔征程上,书写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绚烂篇章。

栉风沐雨育学子,呕心沥血谱华章。经历了66年的峥嵘岁月,塔里木大学铸就了属于自己的光辉历史,为新疆、兵团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塔里木大学形成了“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励志图强”的优良校风,铸就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为忠实履行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本版图片均由塔里木大学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