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内蒙古突泉:智慧气象助力精准滴灌
初冬时节,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金黄的玉米铺满晾晒场。
农业节水既要算大账,也要算小账,要让农民尝到节水甜头、见到节水效益。在突泉,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数据显示,全县高标准农田累计推广面积达59.6万亩,每亩地可节水70吨、节电4.5度,直通式节水灌溉气象服务模式为突泉县拧紧了农业生产的“水龙头”。
2022年,依托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工作,突泉县将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系统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建设了全国首个智能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
“我们现在讲究智慧种地,只要用手机操作,就能完成农业灌溉,省水省电还省力!”突泉县永安镇农户于小东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中的“天勤智慧农气”APP,包含气温、株高、土壤墒情等数字信息的操作页面随即展现。
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系统可实现基于位置的土壤墒情实况信息、灌溉时间和灌溉时长服务产品的智能推送。今年6月,太平乡白庙子村金柱家庭农场的3300亩玉米已全部应用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预计可实现玉米每亩增产400斤以上,每亩增收550元以上。
水是庄稼人的胆。五三村村民张明贵说:“之前热衷于大水漫灌,认为水越足庄稼越好,自从有了智能气象节水灌溉预报系统后,可以随时根据农田旱涝情况动态科学灌溉,农业用水少了,农作物产量还增加了。”
“突泉水资源家底薄,节水是根本出路。今年,突泉县新增示范区面积6485亩,气象部门着力打造‘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合作社+多作物’服务模式,实现了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双赢。”突泉县委常委、副县长槐杨说,气象部门还建立了紫皮蒜气象服务指标,助力紫皮蒜由庭院走向大田。目前,太平乡五三村应用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的紫皮蒜播种面积达3200亩,每亩增收800余元。
“气象部门提供的技术就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我们致富的大门。”家住太平乡五星村的宫小朋是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这些年,他和周边乡镇的农户一起参加气象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并将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投入实际生产,在紫皮蒜种植中省了不少钱。
“现在紫皮蒜种植已经实现全流程机械化,今年还采用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和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调控技术,节水效果更好了。我家大田的紫皮蒜每亩收益可达1.2万元。”宫小朋说。
(作者:高菲 郝长德 贾辰 张超群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