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

2023-12-19 19:03:50 - 东方网

转自:上海科技报

近期,我国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飙升,尤其是儿童感染人数持续上升。为寻找病因,理清思路,提供预防和治疗建议,消除百姓顾虑,《上海科技报》“杏林春暖”专栏委托笔者采访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免疫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11月27日星期一,曾教授欣然同意接受采访,我们相约3天后去医院面谈。不料当天晚上,曾教授告诉我,周四整天已经被安排了,我们就约定周五;但周四又收到她发来的微信,告知临时接到通知,周五要开疫情防控会,于是我们商定改在下周一;没想到周六晚上又接来信告知,周一也不行了,上海市卫健委领导将来医院了解疫情,院领导指定她为主要报告人……我们最终确定12月5日周二上午11时面谈。

笔者从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达30多年,以往与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上海市政法委负责人、上海市奥运会冠军获得者等约定了采访时间,几无改期。这次采访曾玫教授,时间多次变更。这让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儿科医生在临床第一线工作,应对儿童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峰的紧张和忙碌的程度。

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

直面风雨温室的花朵经受考验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是我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家喻户晓的人物,已很久未露面了。但是今年11月下旬以来,他接连几次召开新闻发布会,提示我国近期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且较往年提前进入流行期。可见这波疫情来势凶猛。

流感、鼻病毒、腺病毒、新冠病毒、肺炎支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这些没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近期勾连合谋,以它们认为的最佳时机,结伴而来侵袭人群。它们是人眼睛难见、显微镜可觅的有害生物,很容易侵入人体通向外界的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

日前,笔者前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只见几千平方米的门诊大厅人头涌动,跨几步就会碰撞一个人,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夫妇携带或怀抱年幼的孩子。长年与新冠等各种传染病拼搏奋斗的曾玟介绍,据卫健委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我国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各有不同。

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15—59岁人群则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那么,该怎样区分儿童各种病原体感染并对症医治呢?曾玫以她30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表示,学龄期的儿童一般多见于支原体感染,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早期症状表现为高热和刺激性干咳。也有流感,流感早期症状是突然高热,往往伴有全身症状,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会出现头痛或肌肉关节酸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不太会表达,通常表现为精神状态与以往不同,婴幼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等情况,需要引起家长关注。

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这些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以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治疗为主。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其中部分型别感染,会引起5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表现为持续高热,经过一般治疗往往没有缓解,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明显改变,出现呼吸费力、明显咳嗽喘息等,甚至出现精神方面的改变,家长要特别引起重视。对于一些大龄儿童,如果检测出腺病毒阳性不伴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在家对症处理。

对于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一般来说就像普通感冒那样,只要科学护理、对症用药、休息好、多喝水就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较重的感染,情况比较少见,需要临床医生鉴别诊断。

在世界范围内,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毒病原之一。婴幼儿感染症状较重,尤其是6月龄以下小婴儿,表现为喘憋性毛细支气管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小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吸氧治疗,2周左右症状缓解。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免疫。笔者5岁的孙子前几天出现发热等症状,我立即带他去医院就诊。我问曾玫:“做家长的是否都应该这样及时处理?”曾玫表示,年龄较小的婴幼儿,特别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现明显发热,建议及时就医。学龄期以上的儿童,出现高热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没有其他全身不适表现,可以先居家观察并使用一些对症的药物;如果发热伴有精神差、持续高热3至5天,或伴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加重,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发病早期可以先到就近医院诊治,如果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加重,前往大型儿童专科医院就诊,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进行转诊。市民百姓尤其是家长,做好普通感冒、流感及支原体肺炎的鉴别十分重要。

提起这波儿童感染大潮,曾玫说:“其实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每年都会有。过去三年疫情期间,各种防控措施,防住了新冠病毒,同时也抑制了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所以过去三年,几乎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最少的时候。现在,生活恢复常态化了。我们又像以往一样,直面大自然里各种病原微生物。相比疫情以前,的确会显得比较‘脆弱’。因为疫情三年,我们总是戴口罩、用各种消毒剂。所以接触到的病毒比较少,免疫系统没有得到锻炼,不知不觉大家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尤其是孩子,免疫系统本来就不完善,前几年又没有接受正常环境的锻炼,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就不足。所以今年摘了口罩,赶上秋冬感染高峰,就纷纷中招了”。

那么,现在我们又该如何重建抵抗力呢?曾玫建议,首先,感染高峰期,还是有必要戴口罩。现在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感染过一种,还可能感染第二种,甚至可能同时“混合感染”。今年12月6日,美国《过敏及临床免疫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鼻腔里的温度只要降低5摄氏度,鼻孔中数以亿计的抗病毒和抗细菌的细胞就会被杀死近一半。鼻尖的一点点寒冷足以让近42%的免疫细胞退出“战斗”。口罩不仅可以保护人体不直接吸入病毒,而且能增加鼻腔温度,就像在鼻子上穿了一件毛衣。所以孩子外出或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医疗机构就诊时,口罩还是要戴起来,“多病共防。”其次,减少不必要的室内聚会,避免交叉感染。再有,高风险人群打疫苗。老人、孩子和免疫力差的人,可以预约接种流感疫苗。在上海,打流感疫苗的最佳时机是9、10月份。但是考虑到这波感染很有可能贯穿今冬明春,现在打疫苗可以防患于未然,也为时不晚。最后当然是适当运动,按时作息,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安全度过这一波恼人的病毒侵袭。

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

追根溯源国际化视野寻觅方略

曾玫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作为中国知名的儿童感染传染病专家,曾玫在国家重大儿童传染病防治决策和疫苗事件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启了我国特殊儿童疫苗接种的实践,起草制定了我国特殊儿童免疫接种的原则。曾玫代表中国感染科专家和儿科专家参加2017-2021年WHO基本药物和基本抗菌药物目录修订、抗生素AWARE分类和全球常见感染综合征指南的制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她一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精心照护救治新冠患儿,率先提出了新冠儿童精简实用的儿童诊疗方案。

曾玫获得这些成就,与她近30年临床探索、实践密不可分。10多年前,一个9岁的农村孩子被蚊虫叮咬之后,突然高烧,全身起水泡,发疱疹;后辗转送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检测发现他血小板降低,导致全身出血,发生了噬血综合征,脾、肝等内脏器官都出现了损害现象,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虽经全力抢救,终究回天乏力。2个月后,孩子不幸去世了。“当时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做更深入的检查,确诊病因归结为血管炎并发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孩子过世了,但是我心里一直没有过去,感觉他不是这个疾病导致死亡的。后来我查阅国际医学文献,终于找到了同样症状的病例,最终确认他罹患的是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虽然直至目前这个病还不能通过有效手段来控制治疗,但是至少搞清了真正的病因,以后遇到相同病例,心中就有底了,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

2007年,医院感染科病房收治了一位6个月的男婴,卡介苗接种后,全身淋巴结肿大破溃,发热,小儿很消瘦,营养不良。当时采取了各种积极治疗,但是1年后,因为严重感染,小宝宝还是离开了爸爸妈妈。“至今还记得患儿父母和外公当时的伤心不舍。我们很想帮帮他,想尽了办法,可是在当时条件下难觅病因、难解病机、难辨病理,无法对症施治。这么一条小生命,来到我们的世界才几个月,就这样瞬间消失了。我和一直参与诊治护理的同事们都感到非常难过和惋惜。”曾玫对笔者说道,她的眼睛流露出哀伤的眼神。

成功的秘密就是做你能做的事,并且坚持把它做好。往后一段时间,曾玫利用业余时间浏览全世界的医疗网站,搜集有关卡介苗接种副作用的资料,终于在一篇日本的论文摘编里找到了相类似症状孩子死亡的原因。原来,这种症状的孩子大多患有隐匿性的先天免疫功能缺陷,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一种疫苗;但是对于免疫功能缺乏的人群,接种卡介苗容易产生难以承受的副作用。接种后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免疫力,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免疫系统缺陷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接种卡介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倍感欣慰。以后遇到这种相类似症状的孩子时,我们首先会排查患儿是否有免疫功能缺陷,早期诊断并接受干预治疗,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改善预后。”

若干年后,这户人家里又有了小妹妹,曾玫团队在其出生后不久,就明确诊断她和离世的哥哥一样,也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接种卡介苗会引起全身淋巴结结核。幸运的是妹妹经过及时干预治疗,得以健康成长。原先的失独家庭再度出现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幼儿接种疫苗有时会产生副作用,但是不接种疫苗的后果更为严重。

2019年隆冬,一个平常的日子,江苏昆山一幢楼房内,传出一阵阵婴孩的啼哭声,声声不息,撕破了浓重的夜空。2岁的豆豆突然发烧,且持续升高,几小时后,豆豆的躯干、脖子等部位陆续出现了针尖样红疹,显示有皮下出血。翌日上午,豆豆被火速送来上海,进入儿科医院急诊室抢救,随后又转入重症监护室。“他最早的皮疹是瘀斑乌青,随后变成大片性的坏死,涵盖了他的双下肢和腹部等部位,令人惊骇的是他的手指都坏死了,随便一碰,就会脱落。最后只能上呼吸机。”对于这个罕见的病例,当时参与全院大会诊的曾玫至今印象深刻,记忆犹新。经过医院上下的同力协作,尤其是护理部门的精心照顾,豆豆总算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他却留下了遍布全身的疤痕。这些疤痕限制了豆豆骨骼的正常发育,造成不可挽回的后遗症,严重影响豆豆一生的生活质量。

曾玫认为:“伤害豆豆的的罪魁祸首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脑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所发生的化脓性脑膜炎。它发生在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脑实质损害,且有感染性休克、循环衰竭、意识障碍、惊厥及呼吸衰竭。根据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及化脓性改变。一般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流脑有多个种类,其中暴发性流脑极为凶险,它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豆豆被流脑所伤,是他的父母一手造成的,因为他们没有及时给豆豆接种流脑疫苗。”

豆豆的案例是沉痛的教训。对于儿童来说,定期接种各项疫苗,是一件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大事,家长们千万不可忽视。

这些案列,让曾玫深感:一种疾病要死斗,几种疾病要智斗。

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

爱心升华生命守护神再登征程

曾玫心系儿童,尤其是患儿,有个由浅入深、逐步升华的过程。

“我喜欢孩子,天性喜欢,从小喜欢。小时候自己还只有7、8岁,就经常到幼儿园去抱抱小孩子,和他们一起玩耍、捉迷藏。和孩子们在一起,看着他们明亮的眼睛,听见他们天真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声,我感觉很快乐。”曾玫对笔者说这番话时,她的神态也像个纯真无邪的儿童。

曾玫出生在新疆。作为家中的幺女,她却没有娇气,自小就有着一股爱学习、好钻研的劲头。她199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03年获得复旦大学临床学博士学位,2008年赴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儿童医院和加拿大多伦多Sickkid儿童医院进修学习,2011年前往香港大学微生物系交流访问。她长期从事儿科感染传染病的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擅长小儿呼吸道感染、感染性腹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及儿童传染病的诊治,她长期关注儿童疫苗常见的临床问题以及抗菌素合理使用,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时期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以及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研究。

“难道就是因为喜欢孩子,你才当了一名儿科医生,而且一干就是30年?”笔者好奇地问道。“其实,自己儿时喜欢孩子只是一种感觉,也可以说是天性。要说真正的喜欢,那是后来的事了。”曾玫缓缓地回答笔者,“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儿科医院工作,一开始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小朋友患病后情绪紧张、烦躁,来到医院的环境,看到穿白大褂的就只会哭。我把中医的望闻问切都用上了,成效并不大。当时自己也产生过畏难情绪。再看着其他同学去了成人医院,工作强度比我低,工资待遇却比我高,家里人都觉得我有点冤。”说到这里,曾玫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看来,当时她也有过这样的疑惑。

思想上的转折点发生在曾玫为人母后。“当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才真正体会到这份爱心。我开始从心底里喜欢孩子,关爱所有的孩子。”曾玫积极努力地工作着,无怨无悔。很快,崭新的科研成果接踵而至。以她为第一通信作者发表的论著达100多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在儿童感染医治领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全国排名第一。进入这所医院工作,宛如手握一副好牌,但是能否打好这副牌,还须自身努力。

“我深深地感谢那些前来我院诊治的患儿。他们一个个不尽相同的病例,尤其是疑难杂症,都是激励我和团队成员努力钻研最新技术,攻克难关的动力和源泉。分析研究他们的疾病,找出救治解决的最佳方法,是我这一辈子的抱负所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是病人,也是我们医生的合作者。有了他们,我们才有可能战胜一个个病魔,让更多的孩子免遭疾病折磨。我要感激他们。”

喜欢孩子,关爱患儿,真诚而又平等地对待他们,同时也感恩他们对儿童医学事业的贡献,曾玫的心灵再度升华。

在接受采访的当天夜晚,曾玫飞赴北京,她去参加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的咨询交流会,并在会上提出相关实施建议……

儿童健康的守护神——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

良医忠告

所有的呼吸道病毒和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流感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传染性较强,每年在全球范围季节性流行,我国校园和幼儿园流感样疾病暴发疫情中90%与流感有关。冷季不仅是流感病毒活跃的季节,其他呼吸道病毒和细菌也会共流行,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做好多病共防对于儿童很重要。

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此外,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生活作息规律、饮食均衡、加强运动锻炼增强体质,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病也是有用的。在急性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提倡在特殊场合佩戴口罩、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风险。儿童呼吸道感染大多数是病毒感染引起,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对于流感,发病48小时内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排毒时间,遏制传播流程。

(作者系上海资深媒体人、高级编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