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癌痛有了新“克星”:胸科医院完成首例全植入式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手术
转自:上观新闻
近日,上海市胸科医院麻醉科成功施行了首例全植入式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手术,为一位肺癌肿瘤骨转移患者解决了难治性疼痛的难题。此项新技术不仅让患者术后短短几天便缓解疼痛,回归正常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更为其肿瘤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一枚“小月饼”让疼痛完全缓解
来自上海的吴先生罹患肺部恶性肿瘤。近几个月来,他腰背部出现钝痛,左侧肋部刺痛明显,就连睡觉都需要保持半坐位。患者尝试了多种止痛药物,效果非但不明显,还出现了恶心呕吐、便秘、多汗等副作用,对身心和生活质量都造成极大的危害。吴先生每天承受着不堪忍受的痛苦,日渐消瘦……家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迫切想寻求治疗对策。经胸科医院院内肿瘤科转诊后,患者至麻醉科就诊。
麻醉科主任吴镜湘经过与多科室共同会诊后,确诊吴先生的疼痛为肺癌骨转移导致,属于难治性癌痛。对于这类疼痛,其他的镇痛方法均已无法缓解。团队决定实施新型镇痛手段——鞘内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进行治疗。该疗法通过在患者体内植入一枚如“小月饼”般的药物泵,药物通过鞘内给药,无需经过胃肠吸收和肝脏代谢,便可直接作用于脑和脊髓的疼痛中枢,从而缓解病人的疼痛。这一系统只需使用传统口服药物剂量的1/300,就能达到更好、更快的镇痛效果,大大降低了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安全性更高。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吴镜湘与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夏月峰为吴先生施行了微创全植入手术,成功在他的腹部皮下植入药物灌注泵。术后,吴先生恢复良好,现在他每天只需经鞘内使用0.5毫克的药物,疼痛就得到完全缓解,不仅食欲恢复正常,晚上也能平卧着安稳入睡,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该技术已纳入医保,适用人群范围扩大
鞘内镇痛泵还有哪些优势?吴镜湘介绍,第一,高效镇痛,减少药物依赖,“鞘内用药直接把药物送入到脊髓后角,阻断或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鞘内镇痛泵每天镇痛用药量仅相当于口服用量的1/300、静脉肌肉用量的1/200,且镇痛质量显著提升。通过植入装置给药使副作用减轻,也使阿片类用药依赖性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其次,为疼痛患者带来了管理新模式,可根据患者个体病情的需要,体外调节药物剂量,还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存功能可以跟踪随访。患者可使用遥控器,在剧烈顽固的爆发痛发作时,自行及时控制追加剂量,短短几分钟内就能有效改善疼痛,更快、更便捷地进行疼痛管理。最后,因为是全植入人体的设备,不影响生活,之后只需3至6个月回医院加一次药即可,其他时间可以回归正常生活,大幅提升生存质量。
他表示,包括肿瘤直接侵犯、浸润等导致的疼痛,或化疗、放疗等导致的相关疼痛都适用此疗法,非癌痛(顽固性慢性疼痛)也可以使用。需要长期大量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不能耐受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毒副反应的患者;经过神经阻滞、神经破坏治疗、静脉镇痛泵技术(PCA)等方法仍无法见效时,对预期生存期大于3个月,且无相关穿刺和手术禁忌证患者;经保守药物治疗无效,无法使用其它疼痛微创治疗方法的患者均为适宜人群。“需要注意的是,有中枢感染、脊柱畸形、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以及妊娠、哺乳期的患者不能进行该手术,具体需请专业麻醉医师进行评估。”
2022年6月15日起,上海市将“输液泵及导管”植入式注药器及配件等30个医用耗材条目新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其中“植入式镇痛泵”由原先的自费调整为甲类医保,纳入上海市最高报销比例等级,为饱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尤其是癌痛患者带来福音。
栏目主编: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