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卫民:金融的天职,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2023-12-19 14:17:46 - 睿见Economy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于2023年12月14-15日在上海召开,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广东省原副省长欧阳卫民出席并发表演讲。

欧阳卫民:金融的天职,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欧阳卫民在演讲中表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很多、意义很大。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也殊途同归,共同的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确保融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很高兴应邀参加这次论坛。

我想就金融如何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谈点粗浅认识,请各位批评指正!

早在多年前,总书记就明确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279页)“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机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人民日报》20190224)

天职,我的理解是最高职责、最大职责,先天的、自然的、与生俱来、理所当然的职责,神圣的、铭记在心的、不可动摇的职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亦即金融的宗旨、初心和使命。

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总书记关于金融与经济两者共生共荣的科学论断,切实为实体经济服务,助力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金融为谁服务?这是一个方向和性质问题。怎样服务?则是一个方法和技术问题。总书记为金融界指明了方向。我在这里就方法和技术问题谈点学习体会和实践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 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适度增加贷款。货币是生产要素的粘合剂,是财富的催化剂。融资总规模和贷款规模适当扩大有利于激活经济和实现充分就业。过去10年,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金融血脉持续“滋养”实体经济。实战证明,做法是好的、对的。

二, 持续降低融资成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近年来,从高速度、高利率到高质量、低利转变是经济发展的一次飞跃,一次提升。可以说,引导利率持续走低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最大贡献之一。先看看1933年中国农村贷款调查利率表:

再看现在:2023年人民币贷款利率已低于美元贷款利率,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发挥到极致。过去20年,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利差收窄共发生了10次。但最终真正达到利差倒挂的只有2005~2007、2008、2009以及2010年四次。其中05~07年的倒挂周期最长,利差倒挂达到2%,并持续了2年多。接下来三次的倒挂时长都比较短,不超过半年。现在又倒挂了。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贷款利率均高于我国相应指标了。

是的,这种倒挂可能影响股市、汇市,但长期看、整体看,对我国经济提振有好处。不过,银行并非魔术师。贷款利率基本或主要取决于存款利率和息差,风险成本和费用开支在定价中占较低。因此,降低融资成本包括降低存款利率。下面是最新的(2023年6月)更低的存款报价表:

一年期存款利率1.65%,而欧盟3.5%!以上是银行业情况。证券业呢?请看2023年1-5月网上公布的两张费用表:

发行费率约10%!显然偏高。拿5年期贷款利率比,上市公司年分红超过2%,直接融资在费用方面即失去优势!投资者分红率若要达到同期贷款利率的话,发行费必须全部摊销完毕,摊销期多长,投资者相对于贷款的低回报期即有多长,除非公司业绩特别优秀,足以消除发行费影响。

三, 稳定汇率,助力外贸型企业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财政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要求,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我理解,保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真实,是对外贸企业的最好和最大支持。汇率必须反映国家经济实力、货币购买力和经济发展预期。大幅度波动有利于货币市场投机者,不利于外贸实体企业经营计划安排和生产组织实施。近期,人民币因美联储连续加息而破七,影响了中国股市和外资流入,也影响人们对国内经济的预期与信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此时此刻到了该强调“管理”的时候了。

四, 切实解决老大难问题,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总书记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金融业的确存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实业界长期诟病的地方。为实体经济服务,必须下决心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包括:

1, 融资机会均等问题。所有制、经营规模和地区偏见与歧视带来的后果是现实的严峻的,融资机会均等问题是其中之一。比如,相对而言,同样信用条件下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相对贫困地区企业融资更难、更贵、更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日)应该说,习总书记的要求是明确的、具体的,其中蕴含的思想是深邃的、富有远见的,“两个毫不动摇”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给予所有市场主体均等融资机会。

2, 抵、质押问题。马克思说,现代信用是对人的信用,而不是对物的信任。可是,现在━21世纪的现实是:银行存量贷款90%以上属抵质押贷款,真正意义上的信用贷款占比极低,“信贷”有名而无实。这给科创企业、初创企业和小本买卖等市场主体带来很大的困扰,给有恒心而无恒产的“士”阶层(毕业大学生、研究生)双创带来很大的困惑和困难。同时从宏观层面看,按照熊彼特的信贷理论,抵质押贷款实际是存量资产交易,一种比应有规模更小的折扣交易,不是什么贷款新增,因此不利于经济扩张和拓展。我相信,只要征信完善、司法公正双管齐下,这个问题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3, 规模速度心理或支持经济发展愿望与风险规避、防化制度要求冲突问题。金融机构经营者容易走极端:名列前茅、支持发展必须有一定规模、一定速度,为此,放松管控,加大激励从而积聚风险。反过来,草木皆兵、闻“风”丧胆,加上终身追责、上纲上线,从而每况愈下,导致各项业务迅速滑坡。解决的办法还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平衡好稳定(风控)与发展的关系。关于这一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就说过:“金融工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能盲目贷款,也不能‘惜贷’”(《200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4, 总量政策与结构政策摇摆问题。财政政策是结构性政策,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这是以前教科书告诉大家的所谓常识。现在这个常识受到了挑战。财政和货币都想跨界发挥作用。赤字预算、债务规模可大可小。货币政策结构调整、信贷投放精准直达,不仅这样倡导,也这样行动。事实上,财政收支是资金所有权的转移,是政府行为,因此结构调节功能十分明显、有效;而货币信贷是市场行为,追逐高利是生息资本的本性,借贷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让渡,而不是所有权的转移,因此获得优惠利率贷款或低成本资金的市场主体,当预期利润率低于息差或风险过大不足以还本付息时,完全可能蜕变为资金掮客,货币信贷结构调整功能和作用微乎其微,而穿透监管成本迅速上升,资本自由流动规律和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趋势受到影响。即使受惠企业矢志不渝、专款专用,其功能作用也是一时的,一次性的。真正困难的企业或行业连年亏损,再优惠的利率也只能治标不治本。从逻辑上说,亏本也意味着不能还本。当然,财政、货币信贷携手,通过财政贴息,银行信贷资金对某些政策性领域和项目支持,实现结构性目标是可能的有效的。例如,助学贷款,扶贫贷款,技术改造贷款,重大项目贷款、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

5, 诚信社会融资选择问题。假定我们处于一个诚信社会,或者打算建设一个诚信经济体,那么,融资选择或者选择融资即理所当然、与生俱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重之争,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主次之分,归根到底,是市场主体融资选择权问题。如果上市企业缺乏起码的诚信,如果欺诈盛行,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屡禁不止、不能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信息披露不能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如果监管包办风控,审批替代投资者决策分析,那么,自由选择一定遥不可及,资本市场作用发挥也一定不够充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产品、平台一定单调单一。也不符合拓宽投、融资渠道的总体要求。(参见习近平:《干在实在,走在前列》)

为此,建议:给诚信者以充足的融资选择权,同时让欺诈者寸步难行、人人喊打!具体讲,要积极推进、不断完善股票发行注册制。

五, 正本清源,不忘来时路券商等证券业经营机构,要想企业之想,急企业之所急。深入调研、诚实可靠、全面准确及时向市场保荐上市企业;低收费、高效率,为企业筹资,增强企业资产流动性。做企业与投资者友谊的缔结人,资本市场的护佑神,直接融资的促进者。让制造业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金融资本有机互动起来。(参见习近平:《之江新语》)保险要回归互助、保障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大家知道,保险的看家本领是概率,基本功能是互助和兜底。保险要正本清源,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如,更好地提供厂房、机器设备等财产险,职工人身意外险健康险,出口信用险,农产品灾害险等。少搞或不搞类似长期的高利率存款的寿险,类似理财或信托、承诺或暗示高收益率的资管业务。根据财务可持续原则,降费让利实体经济。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要恪尽职守,助力实体经济。

━财务公司最为典型地体现了生息资本从属产业资本近现代经济特点,所以可以适当降低门槛,鼓励发展。当然,财务公司也是信用机构,维护自身和所属集团的信用相当重要。财务公司不能为资本盲目、低效、无效扩张服务。

━租赁公司贷物不贷款,但与贷款意义和重要性等同。租赁助力实体经济是直接的、有效的。同时也有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因此,要大力发展租赁业。但要防止假租赁之名,行贷款之实且费率远高于利率。

━“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信托和基金可不可以助力实体经济?回答是肯定的。企业总会有暂时闲置的负债资金和一时未投的所有者权益。“手里的钱闲起来不好……钱要用起来!”小平同志很早告诫我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寻求更高收益,这是钱的本性,因此,自己运作不专业,信托和基金便有了机会,有了事干。但是信托要汲取历史教训,坚持勤勉尽责双向选择原则,坚持学基金只收管理费不承担投资风险的专业运作模式,不搞买断业务,不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高风险投机事,不将金融风险、投资风险转为产业风险、企业财务风险。

━票据,特别是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既是支付缓释工具,也是融资即时手段。到期兑付是票据的生命,随时随地贴现是票据的优势所在。开票据不是“打白条”。滥用票据乃至于到期不能兑付或者贴现率极高,有损商业信用和票据信誉。维护票据市场秩序,珍惜企业开出的每一张票据,打击票据犯罪,做好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降低贴现率,也是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应尽之责。

总之,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方式方法很多、意义很大。不同的金融机构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但也殊途同归,共同的目标是: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确保融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今日热搜